機場虧損,亡羊補牢不如嚴格問責
山西呂梁市政府出臺了一項新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出差,目的地如果是呂梁機場開通的直航城市,可優先乘坐飛機,國有企業參照執行。
呂梁機場2014年正式通航,2015年全年旅客吞吐量僅14萬人次,遠落后于太原、運城、長治等山西其他城市的機場。呂梁市的情況在中小城市普遍存在,原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成都一次公開的發言中曾透露,目前全國200個機場大概只有50個賺錢,其他全都虧損,虧損比例在70%到80%。
雖然,機場虧損厲害,但各地依舊爭著搶著新建機場。不僅要建,還要建的比別人豪華,機場跑道長度、寬度、候機樓規模都要超過同類城市,結果就是投入越大,虧損越多。提到虧損問題,地方政府也習慣性地拿出“公益性”當作擋箭牌,表示建機場不能光看經濟效益,還可以方便市民出行。其實,很多中小城市機場的航班非常少,市民還是要去周邊大城市乘機。
部分地方領導表面上說建機場是為了城市發展,實際只是“面子工程”,甚至暗藏腐敗。阜陽市只是安徽經濟中等的一個地級市,卻早在1995年,時任市長王懷忠就提出阜陽“機場太小了”,與阜陽的“國際形象”不相稱,“必須將原有的小機場擴建成一個可以開通國際航班的大機場。結果,耗時四年,耗資幾億,全市捐款,大機場的確建起來了,卻沒有多少乘客。沒多久,王懷忠就因貪污受賄被查處,機場也曾一度淪為“養雞場”。直到近幾年經濟不斷發展,機場運營才逐漸好轉。
呂梁的機場也面臨當年的阜陽機場一樣的問題,經濟水平不夠,就搶先建機場,造成巨大損失,只能靠公務員出差彌補。如此亡羊補牢,且不說效果如何,對待此事的態度就不對,在不合適的時候建機場,給當地經濟造成損失,就是決策失誤。需要對當事領導問責,而不應是靠公務員出差補貼機場虧損,拆東墻補西墻,為當年的決策失誤蓋上一塊遮羞布。
決策出現失誤,卻沒有懲罰。別的城市領導自然也沒有了“后顧之憂”,依舊會不根據實際情況大建機場。建機場是得了面子,失了里子,面子能帶來短期效益,里子問題卻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顯現出來,也不會被問責。甚至可以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論證機場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決策失誤反倒成了“領導有方”。再不濟,還可以出臺“鼓勵公務員坐飛機出差”這樣荒唐的亡羊補牢之策來掩蓋決策失誤。
拋棄裝模作樣的亡羊補牢,真正落實決策失誤終身問責和追究制,地方官員才會產生敬畏感,方能少一些拍腦袋決策。亡羊補牢扭轉不了機場的虧損,根治機場虧損,要有科學的決策和管理,務必嚴格問責。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取消航班時刻倒逼航空公司精細管理
- 下一篇:發展通用航空業,帶給人民更多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