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代理商,民航企業還需補上短板
4月5日起,在航空公司的要求下,去哪兒網下架所有東航、上航的機票產品,并開展機票專項整治工作。東航方面給出的理由是,“為盡快杜絕網絡違規銷售行為,進一步整頓凈化機票銷售市場,全力保障旅客的合法權益”。在此之前,國航、南航和海航都已經要求去哪兒網下架自家的機票。
由于網絡銷售機票的相關投訴頻現,網上機票代理的確該有所整治。但是,航空公司以徹底下架機票的方式來整治,是否“出手太重”有待商榷。更值得玩味的是,航空公司不要代理平臺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
長期以來,民航售票一直采取的是分銷模式。航空公司在市區沒有足夠的營業點,乘客也不可能跑到機場去買票,加之購買機票又涉及身份證明和大額金錢交易,代理商存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里,航空公司售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代理商,個別公司依賴度達到80%左右。而自從2008年取消機票代理費統一收費標準后,機票代理人的主要收入來源為3%的代理費和完成一定的售票量后航空公司給予的獎勵,就是通常所說的“3+X”制度。由此,民航公司和代理商,形成了默認的“蛋糕分配”規則。
但是,從去年開始,各大航空公司陸續下調代理費,直至降至0,原有的“蛋糕分配”規則被打破。這次對網上代理平臺“開炮”,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延續“不要代理”的戰略,轉而集中力量推廣機票直銷。
航空公司不要代理商的底氣,來自互聯網。從官方網站、手機客戶端再到微信公眾號、授權銷售的網上旗艦店,各大航空公司已經搭建起了自己的網上機票直銷體系,實體代理商存在的必要性自然大打折扣。
盡管各大航空公司已經有了自己的網上售票體系,但之所以還有很多消費者選擇第三方代理平臺,是因為這些平臺能夠提供航空公司網站難以提供的附加服務。在代理平臺上,除了機票價格本身可以貨比三家,橫向對比,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經濟承受能力和出行時間的機票外,退票改簽也較為便利,還可以享受訂酒店、接送機、當地交通、旅游咨詢等一系列服務,甚至可以根據個人在不同城市之間的個性行程,自行搭配定制機票、酒店和當地交通。畢竟,很多代理網站本身就是做旅游起家,在很多熱門目的地擁有較豐富的當地資源。
換言之,對于乘機出行者而言,無論是旅游還是商務,其所需要的服務不只是訂票登機,也需要其它配套出行服務,讓出行更加省心。而這些“機票+”服務,目前仍然是民航企業的短板。雖然現在部分航空公司已經提供酒店預訂服務,但這一功能的操作便捷性、信息豐富性與代理平臺尚有距離。
踢開了代理商,民航企業不一定會更強,而失去了代理平臺,只靠自家官方網站,消費者又如何橫向對比,發現某家機票的優勢所在呢?在這個國內出行有高鐵、出國旅游有游輪的時代,民航企業只有進一步創新出行服務,方能取得競爭優勢。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建設智慧機場不可“重概念”而“忘初心”
- 下一篇:致票代:因機票而生,因提直降代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