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雙樞紐“綠色升級”!零距離換乘,還有停車機器人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實現高效運營,國內轉國內30分鐘,國際轉國際45分鐘,國際國內互轉60分鐘;首件進港行李到達時間小于13 分鐘。機場與高鐵、城際、快軌“零距離換乘”;從航站樓中心到最遠端登機口步行距離不超過600米,步行時間不超過8分鐘;
首都機場將建設遠機位登機島,減少客梯車使用;試點停車機器人應用,自動將車輛從入口搬運到停車位上,實現零排放泊車......
今天上午,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發布了《首都機場集團公司“油改電”工作實施方案》,發布了上述內容。
根據該方案,到2020年,首都機場集團公司所轄8大成員機場場內運行車輛及設備電動化率將顯著提升,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提升環境空氣質量及工作環境舒適度。
其中,到2020年,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實現新增通用型生產車輛100%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完成供電系統升級改造,充電配套設施覆蓋率100%;新能源車輛/設備及充電設施監控實現100%全覆蓋;近機位APU替代設施安裝及使用率100%等目標。
首都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也分別發布了《綠色機場建設行動計劃》,現在就請您來和我們一起看看這些文件的內容吧。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低碳機場:
清潔能源車使用及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場內通用車輛清潔能源車使用率100%,新增特種車輛原則上使用率100%(不具備滿足性能需求或沒有合適新能源產品的車輛除外),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
APU替代設施。全面推進機場APU替代設施建設,首期完成89個電源井、126個配電亭的建設,全面滿足客機位、貨機位等區域400Hz電源需求。創新飛機地面專用空調系統(PCA),近機位設置95個地井式地面專用空調系統,全面替代橋掛式飛機預制冷空調。
可再生能源利用。創新機場能源供應方案,廣泛使用太陽能熱水,大力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完成停車樓、貨運區、公務機區等太陽能光伏發電設施建設,全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不低于10兆瓦;創新淺層地源熱泵利用方案,建設與集中鍋爐房、鍋爐余熱回收系統、冰蓄冷等有機結合的地源熱泵系統,供熱能力250萬平米,全場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率達到10%以上,成為可再生能源利用樣板。
全場建筑全面深綠化:
通過廣泛采用超低能耗建筑圍護結構、自然采光、自然通風、非傳統水源利用等設計,確保全場建筑全面達到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一星級要求,其中航站樓、工作區內辦公、生活服務設施、商業、醫院以及教育等建筑力爭100%達到三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面積280萬平米以上,比例達到70%以上;全場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面積316萬平米以上,比例達到80%以上。
飛機、人、行李的高效運營:
航班正常率、平均地面滑行時間位居世界同規模機場前列;國內轉國內30分鐘,國際轉國際45分鐘,國際國內互轉60分鐘;首件進港行李到達時間小于13 分鐘。
建設人性化服務設施:
實現機場與高鐵、城際、快軌的“零距離換乘”;減少旅客步行距離,從航站樓中心到最遠端登機口步行距離不超過600米,步行時間不超過8分鐘;推進自助值機、WIFI、母嬰室、休閑娛樂設施等旅客服務設施建設,滿足旅客的個性化需求;從停車、通道、服務、登機、標識等8個系統針對行動不便、聽障、視障等3類人群開展專項設計,使無障礙設施全面滿足2022年冬殘奧會要求,打造無障礙設施樣板。創新室內景觀設計,為旅客提供綠色的活動空間,凸顯綠色和人性化理念。配合麗澤、雄安城市航站樓建設,進一步拓展人性化服務空間。
環境友好:
建設飛機除冰液處理及再生系統,探索成為京津冀機場除冰液處理中心。建設海綿機場,對全場水資源收集、處理、回用等統一規劃,構建高效合理的復合生態水系統。通過“滲,滯,蓄,凈,用,排”實現全場雨水收集率100%,雨污分流100%,污水處理率100%,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30%,徑流總量控制率85%,外排流量不超過30m3/秒。
首都機場
廣泛應用清潔能源
飛行區內新增通用車輛及民航特種設備(消防、救護、除冰雪、加油設備/車輛及無新能源產品設備/車輛除外)實現100%電動化。
加快充電設施建設,本場空側及陸側充電樁數量不少于350個。飛行區充電樁160余個,覆蓋所有停機坪和車輛集中停放區。公共區充電樁190余個,覆蓋1/2/3號停車樓(場)等主要停車區域。
有效補充地面電源及空調設施
完成1、2號航站樓48個近機位地面電源及空調設施建設,近機位覆蓋率達到100%;加快遠機位地面電源及空調設施補充,覆蓋8個主要遠機位機坪區域;
著力推進節能設施更新改造
完成本場所有高桿燈節能光源改造,預計更換2900盞;完成東區主要滑行道、西跑道LED助航燈具更換,預計更換1.2萬支。持續推進航站樓LED照明光源改造,計劃更換約
10萬支,總替換比例從現有的33%提高到84%。完成約340臺高耗能設備及老舊電機更新改造。
探索“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
1號停車場、3號航站樓近端停車場建設光伏系統(設計光伏發電量容量6400kWp)。
實施遠機位登機島建設
開展遠機位登機島建設,安裝智能對接廊橋、電扶梯等設施,便捷旅客登機,減少客梯車使用。
穩步完善綠色交通體系
開展陸側樓間有軌/無軌聯絡線建設,推動引入城際鐵路聯絡線,為旅客提供低碳便利的出行方式,提高大容量公交比例。
1/2/3號停車樓(場)全部啟用停車誘導系統及智能支付系統,優化停車路線,減少尾氣排放。試點停車機器人應用,自動將車輛從入口搬運到停車位上,縮短旅客停車時車輛行駛距離,實現零排放泊車。
打造智慧機場
推進面像識別在安檢和登機環節的應用,擴大自助通關、自助登機等設施的應用,實現乘機全流程無紙化;推廣高效安檢通道,優化資源配置,改變原有不斷新建安檢通道的模式,降低單位旅客綜合能耗,提供低碳、便捷、舒適的綠色服務體驗。打造民航業內首個針對飛行區內部的專業導航系統,實現快速搜索定位、規劃最優路徑、高精度導航,減少車輛尾氣排放。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通遼機場黨委書記李偉一行赴烏蘭浩特機場參觀學習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