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型、體驗式、社交化開啟機場“淘金”新模式
互聯網技術革命以來,全球零售商業正在發生巨變,商業模式創新催生出諸多時下流行的新興網絡零售商,他們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行為,并創造了驚人的商業奇跡,2015年某電商旗下的網絡商城“雙十一”一天銷售額達到912億元, 超過香港一個月的零售銷售額, 傳統商業正面臨線上商業的強烈沖擊。在實體商業同質化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無論是機場還是市區購物中心,在品牌上呈現越來越嚴重的同質化趨勢。高度細分的族群化、小眾化和個性化的“精眾”時代使消費不僅是一種需求滿足,也是一種“圈層”的演變,更強調質量、共享和體驗。
面對不同商業體的競爭和人們消費行為的改變,作為傳統零售體的機場商業,必須認真思考未來的發展,塑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協調發展為核心的復合型機場商業綜合體布局,以消費者為核心的體驗式商業規劃以及以社交為核心的O2O策略將塑造未來機場商業的核心競爭力。
復合型機場商業綜合體,從機場整體角度出發,充分考慮航站樓商業與周邊商業之間的協調聯動,注重客群定位、功能布局的精準性,形成差異化經營,功能性互補,整體協調發展。通過以航站樓為主的商業綜合體建筑群,實現旅行零售、周邊商業、商務辦公、酒店餐飲、公寓住宅、綜合娛樂六大核心功能復合,形成航站樓商業與周邊商業相輔相成,協同發展的格局,最終完成從單一機場服務功能到多功能城市副中心轉變。
體驗式機場商業規劃,是從單一商業消費到旅行體驗、文化娛樂多元轉變,關注旅客的體驗感,通過立體的、多元的、互動的業態組合規劃,多角度構建旅客在機場旅行過程中的感受,讓旅客的商業體驗感將更加細致和體貼。
當前航空旅客需求正在發生變化,他們更加注重個性化的訴求,希望從大眾化的產品到定制化、專業化的服務轉變,他們會更加注重對機場商業服務的參與性、體驗性和感受度,對機場商業空間和環境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滿足其對情感、體驗的要求。
做好體驗式規劃,將機場商業區域主題化,孕育獨特服務體驗;將機場商業空間靈動化,營造體驗空間;引入別具特色的業態和品牌,塑造引人入勝的商業。體驗式規劃核心在于創造獨特、最佳體驗,而業態和品牌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關注商業服務細節,改善體驗品質。未來機場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服務,是感受,關注商業設施與服務的每一個細微之處,用心做好每一個細節,為旅客提供良好的軟硬件服務,只有通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差異化、增值服務才能取得成功,才能使機場商業“活”起來。
社交化商業的O2O策略,是順應消費者圈層化、社群化的趨勢,將關注、搜索、分享、溝通、討論、互動等社交化的元素通過社交化平臺、媒介應用于機場商業消費過程中,增加機場商業宣傳和口碑能力,吸引更多的旅客在機場實體商業消費,交流,形成粉絲效應與經濟。
以往,機場商業是“以產品為中心,以實體店為中心”的傳統商業模式,隨著社交化媒介的發展,未來的機場有可能是一個極具人氣的社交場所,在這里每位旅客都懷著不同的心情期待著遇見新奇,在朋友圈、社交圈分享著感受,這種圈層化消費的趨勢必定帶動新的商業服務模式,那就是 “以旅客為中心,以社交媒介為載體”的社交化商業模式。從機場的角度來看,通過社交化工具的應用及與社交化媒體、網絡的合作,完成機場商業營銷和商品的最終銷售。
(作者單位:首都機場股份公司)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對加強我國大型客機產業發展政策的思考
- 下一篇:支線機場鳥擊防范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