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索賄專盯中國人只因風險低
5月2日,一群以川渝游客為主、從成都赴越旅行團游客,在越南芽莊機場出境時遭遇索要小費,繼而發生沖突并遭到越南邊檢暴力對待的情景,被一位宜賓游客記錄了下來。記者采訪多位親歷者和業內資深人士得知,中國游客在諸如越南等國出入境時被索要小費的情況絕非個案,且該現象存在已久。某些邊檢人員索要小費的對象幾乎是特定的,那就是中國游客。“除了對方自身的原因,這種現象也與中國游客和領隊不愿惹麻煩、寧愿花錢消災、息事寧人的做法有關。”反觀西方游客,面對索要小費,他們會理解為這是政府人員在索賄而堅決拒絕,有時還會上升為外交事件,令對方十分被動,所以一般不會去“招惹”西方游客。(5月4日《華西都市報》)
聯想到最近媒體報道的專門針對中國團體游客的日本免稅“黑店”,看來,在海外頻頻“爆買”,對當地經濟貢獻不菲的中國游客,顯然在一些國家并未獲得應有的尊重。沒有當上帝的感覺不說,還經常被當成“凱子”宰。而當地政府部門、執法機關的態度更令人憤怒,裝聾作啞、推諉塞責之外,甚至還會公開敲詐和行搶。出國旅游本是開心事,但這些遭遇,卻讓中國游客開心不起來,很多人因出門在外,擔心自身安全,往往會在對方的威逼利誘下選擇妥協,花錢買平安。殊不知,此舉只會更刺激對方的貪欲,讓其在面對中國游客時更無顧忌,也讓更多中國人淪為受害者。
中國游客成為敲詐和行騙的主要對象,除了一些國家腐敗猖獗,公務員平時的敲詐勒索和受賄收入遠超正常工資外,恐怕與中國游客普遍選擇息事寧人,不愿多作抗爭,導致敲詐或行騙容易成功,沒什么風險和后患也有很大關系。加上中國游客喜歡攜帶大量現金,而不是和西方游客一樣主要使用信用卡消費,借檢查為名敲詐、盜竊、搶劫,不僅能榨取更多油水,也不容易留下把柄。如果面對沒什么現金的西方游客,總不見得遞上個刷卡機讓對方付錢吧?
消費習慣要改,少帶現金以減少損失,面對公然敲詐或行騙的國外腐敗官員和不法分子,也要勇于抗爭,除了要求領隊、導游主動與對方交涉,撥打當地報警電話或執法部門電話求助并嚇阻對方外,也要積極聯系大使館、領事館或是當地有影響的華僑團體。尋求幫助的同時,讓對方產生更多顧忌,不敢胡來。留下相關視頻、音頻以備售后索賠、交涉,也是必要步驟。否則,難免總是被人當軟柿子捏。特別是海關或警察索賄,畢竟是執法部門,不可能像強盜一樣完全撕破臉,事情鬧大了或是成了外交糾紛,丟的是國家的臉,對當事人不可能毫無影響。輕則被上司警告、處分,重則要丟飯碗,甚至進監獄。
但越南邊檢暴力對待中國游客、日本免稅“黑店”專黑中國游客事件中,受害人都曾與當地中國大使館、總領事館聯系,事情卻并沒有得到圓滿解決。像日本政府部門監管不力就是中國游客屢屢受騙的原因之一。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領事部曾就此事多次與日本消費者廳、觀光廳等部門協商,但得到的答復是清一色的“無能為力”。這不能怪駐外使領館不盡力,作為駐外機構,其能力畢竟是有限的,面對傲慢且護短的外國執法部門,也許大使館、總領事館的抗議還很難打斷這條眾多人從中獲益的腐敗鏈條。
這就需要外交部、國家旅游總局等相關部委采取更為有力的手段,按外交對等原則解決,包括但不限于提高簽證收費、采取貿易制裁措施、對侵害中國游客較多且證據確鑿的犯罪分子通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布國際通緝令等。如果光是“以理服人”,面對無恥到早已不要臉的對方,怎么有效保護中國游客的合法權益?如果外交部門也和中國游客一樣打電話投訴,沒結果就放棄,那這種領事保護顯然意義不大。
旅游黑名單不能只納入不文明的中國游客,多次的行騙中國游客的國外景區、旅游點、購物點,也要納入黑名單,禁止中國旅行社帶團進入。同時,國家旅游局發旅游警示時不能只限于安全形勢復雜敏感的地區,那些對中國游客不友好的地方,同樣要發布旅游警示,提醒中國公民暫勿前往,甚至完全禁止赴當地旅游。反正當地如此對待中國游客,不友好的姿態早就擺了出來,沒必要花錢給自己添堵。世界上可旅游的地方多得是,為何要花錢買委屈?
也許,中國游客數量的下降甚至完全消失,旅游收入的銳減和越來越多的失業人口,能提醒當地政府,如何善待中國游客,而不是把自己當成海盜,肆意對游客行搶。兩國關系要正常發展,也不能靠一國單方面的讓利或讓步,這非但無法贏得對方的尊敬,反而可能因被視為軟弱可欺而面臨更多的損失。有來有往、堅持對等原則,才是國與國關系正常發展的前提。外交為人民服務,首先就要讓國民在海外不受欺侮。這顯然不是駐外大使館、總領事館的一紙抗議或投訴就能做到的,需要有關部委采取更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護中國的海外投資、保護中國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