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航與羽田機場的調查須高度專業化
日本共同社11日報道,中國國際航空公司181次航班(空客A330型)9日未聽從空管要求其復飛的指令,直接在羽田機場著陸。日本國交省對共同社說,9日下午1時15分左右,空管一度向181次航班發出著陸許可,但之后鑒于先行著陸的飛機有可能還留在跑道上,所以要求航班復飛。但該航班直接著陸,當時先行著陸的飛機已經駛離跑道,沒有造成任何損失。
日本國交省表示目前還在調查飛行員是否有可能未準確聽清指令。日方新聞稿看似客觀陳述,但語境設置暗含了對國航的“有錯推定”。
到12日晚為止,國航方面未就此事做細節性回應。在接受環球時報詢問時,該公司表示在得出正式調查結論之前,雙方都有義務不單方面對媒體進行回應。
本報采訪多名航空及飛行專家,由于不了解事情的細節,他們做了如下原則性分析。
第一,在民航班機已經收到著陸許可之后,再被緊急要求復飛,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很低。只有很特殊的情況才會導致指令的修改,比如這次事件中先行降落的飛機有可能來不及離開跑道等。
第二,最大的可能是塔臺與國航181航班駕駛員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飛行員故意拒絕執行塔臺指令的可能性極小,這種情況對于國航這樣的大型國際航空公司來說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國航是中國飛國際航班最多的航空公司之一,181航班的機長應當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而且應當也不是第一次在羽田國際機場降落。
第三,塔臺與駕駛員溝通出差錯應當有一些臨時性因素促成。比如當時航班已接近地面,飛行員目測情況與塔臺指令出現矛盾,以致飛行員對自己是否聽錯了產生猶豫等,而當時用以判斷的時間要以秒計算。其他情況也可能導致塔臺的指令未被飛行員準確理解,這需要詳盡的調查得出結論。
第四,飛行員有絕對執行塔臺指令的義務,除非有必須由機長自行決定的緊急情況。塔臺則有讓自己指令準確到達機上的責任。由于這是一次已發出著陸許可后的突然性指令修改,這種變故不經常發生,飛行員對新指令產生懷疑當屬正常的心理反應。塔臺方面了解事因,但飛行員并不清楚。因此塔臺有必要關注這一指令的理解執行情況,確保飛行員聽清聽準。
第五,羽田國際機場和中國國航都在民航領域享有很高的專業聲譽,這件事一定是多個偶然性因素共同促成的,外界不應朝著某一方的低級錯誤方向編造故事輪廓。把那些因素都找出來,會為確保今后國際機場塔臺與航班的溝通準確掃除仍存的隱患。
我們認為幾位專業人士的上述分析頗有道理。鑒于中日輿論對涉及對方的事情都很敏感,希望這件事情的調查能夠嚴守專業原則,不受兩國輿論氛圍的影響。此事朝任何方向渲染、上綱上線,都是不應該的。(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