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如何應對“大數據與互聯網+”?
無論我們承認與否,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與互聯網+的時代,它對人類社會的沖擊不亞于工業革命。美國政府把大數據稱為“未來的新石油”,把它上升到了國家意志;我國也是如此,把“互聯網+”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并作為各行各業發展的方向。如今各行各業都在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大數據與互聯網+來謀生存與發展。對于民航機場來說也是如此。
一、大數據與互聯網+對機場定位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多少年來民航機場一直定位在為航空公司服務,似乎成為機場唯一的定律。這一定律在以前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在今天它的合理性正在逐步消失。
1.在大數據與互聯網+的條件下,旅游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產業之一,在整個旅游產業鏈中機場如何定位?是按照傳統思維的方式,機場僅僅是為航空公司服務?還是在整個旅游產業鏈中處于重要的環節?
2.在大數據與互聯網+的條件下機場如何華麗地轉身,即從單一為航空公司服務的機場轉身到航空港、再從航空港到臨港經濟的轉變,這一轉變是革命性的。對于機場如何及時的轉身不僅很值得我們思考,而且有時不待我的緊迫感。
誠然,在面臨挑戰的同時,機遇也是孕育而生。眾所周知,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民航業拉動經濟的作用不僅體現于運輸效能,更體現在產業集聚上。就民航產業鏈而言,它可以拉動金融、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甚至冶金等現代制造業發展。別的不說,就臨港經濟與現代服務而言其產生的效應難以估量。例如:江蘇淮安機場建成投運3年來,周邊聚集了800多家外資企業,為當地貢獻了50多億元的稅收,成為名副其實的臨港經濟典范。
3.民航機場的管理。以前民航機場一直處于低水平的運作與管理。在大數據與互聯網的條件下,機場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與互聯網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現在一些機場提出了“智慧”機場,它是對機場各運營系統進行集成,包括與安檢系統、泊位引導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航班管理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行李分揀系統、巡更系統和公共廣播系統等進行整合。例如:上海機場集團與騰訊公司合作,到上海機場的旅客不但可以通過上海機場的公眾號完成值機、航班查詢、天氣查詢等操作,還可以實時接收航班動態等機場內各類信息。結合微信搖一搖和騰訊地圖、迪士尼樂園等場所清晰可見。機場將實現場內全景地圖導航,機場貴賓服務、商場、租車服務等眾多公共服務也將接入微信平臺,不僅為廣大旅客享受機場的公共服務提供方便,而且使機場的管理與收益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更有甚者,有些機場開始探索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比如,沈陽機場推出二維碼值機;昆明長水機場與青島機場推出行李車的屏幕信息化服務等等。我們可以大膽的預測,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機場的“智能化”將會展現在人們面前,諸如臉譜識別、指紋識別都會成為機場的一道風景線。
二、大數據與互聯網對機場經營方式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大數據與互聯網+的浪潮對各行各業的沖擊力度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在這一浪潮沖擊下機場的經營方式不得不改變,機場必須從單一的為航空公司服務轉變為多種經營,這種轉變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這也是對機場最大的挑戰,目前,全國200多個機場盡然有150家虧損機場,也就是說大部分機場是靠補貼來維持生存,這是一個非常殘酷事實,機場不可能永遠靠補貼。那么機場何去何從?就擺在我們面前。其實機場“只有華山一條路”,這條路就是與時俱進,利用大數據與互聯網+的信息技術,改變單一的為航空公司服務的經營方式,采取多種經營的方式來生存謀發展。其次,對經營理念的挑戰。目前大多數機場的經營理念依然停留在上世紀,我們把寶貴的機場候機樓資源租賃給別人經營,采取坐享其成的方式,這是極其短見的思維。要知道,21世紀最寶貴的就是資源。據有關商業部門統計,人們停留在大商場的時間平均為30-50分鐘,商場就是抓住這一短暫時間來促使顧客購買。相比之下,民航旅客在機場停留的時間遠遠超過商場停留的時間,而這一停留時間正是我們的資源,它是機場待挖掘的金礦,且潛力巨大!我們完全有理由與條件打造一站式出行產品“專賣店”,很遺憾我們許多機場對這一“金礦”視而不見白白浪費這些寶貴的資源實在可惜。而與此相反,具有前瞻性智慧的機場遠遠走在我們前面。例如:世界上十大購物天堂之一的新加坡樟宜機場,他們把這一資源利用的淋漓盡致,他們設計了旅客到了機場4種不同時間的體驗建議:2小時~3小時,可以免費上網沖浪,觀賞全球首個機場蝴蝶公園,享受免費足底按摩;3小時~4小時,可以嘗試魚類微按摩服務,洗個熱水澡,4小時~5小時,可以在屋頂游泳池暢游,修剪一個新發型,最重要的是他們打造了世界一流購物的機場。機場不再是單一為航空公司服務,而是打造成商業購物中心。再次,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挖掘旅客的資源,發現旅客的新的需求,可以結合機場的各種資源來引導旅客需求,使機場的經營模式多樣化。令人欣慰的是,有些機場也嘗試進行航站樓商業電商體驗,把手機APP系統將作為主流把機場資訊(航站樓資訊)主動提供給旅客,引導旅客出行與商業消費。通過電商塑造航站樓內更現代化和智能化的商業生態,從而取代傳統的航站樓商業模式。
如圖:
三、大數據與互聯網對機場服務內容與方式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以往的服務過程中我們多半是以面對面方式為旅客服務,似乎離開旅客我們沒有辦法為旅客提供服務。但在大數據與互聯網+的今天截然不同,它為我們開辟了新的服務天地。就今天旅客乘機過程中而言,他們不僅要求我們為其提供良好面對面的服務,還要提供相關的信息服務、需要便捷服務、需要更有針對性與個性化服務等,旅客的這些新需求對民航機場傳統服務的挑戰,它迫使機場改變傳統的服務,否則無法滿足旅客的需求。與此同時,這也是民航機場改變服務內容與方式的良好機遇。其一,在服務內容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與互聯網+具有流動空間、無限時間的特點,為旅客提供及時的航班信息以及各種服務。同時我們還可以提供各種便捷的服務項目,包括非航班的商務信息或商貿信息、天氣預報等信息。其二,在服務方式上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APP、視頻、短信、微信來與旅客進行溝通,或為其提供各種服務。其三,充分利用大數據與互聯網+來提高旅客對信息需求與服務的滿意度。在大數據與互聯網的條件旅客追求的是多媒體化、個性化、人性化等服務方式。作為民航機場服務來說,怎樣進一步做的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還要巨大的潛力。比如,我們利用大數據可以分析常旅客的個性特點、生活習慣等,以便采取更有針對性與個性化的服務,提高他們對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大數據與互聯網+對機場的生存與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民航從來不缺乏使用先進技術的細胞,相信在這一浪潮中機場會與時俱進,能夠運用這一先進的技術使民航的發展更上一層。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