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誤時為啥總讓旅客在飛機上等,不讓下機?
近日,一名旅客致電本報稱,在乘機時被告知因軍事演習需要在機上等待幾個小時。旅客不禁發(fā)問,像這樣因為各種原因讓旅客在飛機上長時間等待,有沒有規(guī)則可循?為什么不能讓大家下機等?這樣做是航空公司為了保證自己的正常率嗎?
針對讀者提出的問題,筆者查閱了中國民用航空局2016年5月20日印發(fā)的《航班正常管理規(guī)定》(簡稱《規(guī)定》),其中將航班延誤分為航班出港延誤與機上延誤。對于機上延誤的解釋為:航班飛機關艙門后至起飛前或者降落后至開艙門前,旅客在航空器內(nèi)等待超過機場規(guī)定的地面滑行時間的情況。上文旅客遇見的情況便屬于此類。那么為何會出現(xiàn)旅客需要在機上等待的情況呢?
塔臺會告訴航空公司指揮中心航班的起飛時刻,指揮中心再傳遞給機長,機長按規(guī)定時間通知地面,組織上客。塔臺給出的時刻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時間確定,比如航路情況很好,可以按時起飛,旅客就可以在地面等待,按時間登機。還有一種情況,塔臺給出的時間是預計的,可能目的地天氣不好,交通管制(交通管制是空管局的措施,原因可能是某地天氣不好影響了整個航路,也可能是軍事演習,或某個機場因惡劣天氣臨時關閉等),不確定什么時候會好轉(zhuǎn),這個預計時間有可能比之后給出的實際時間早,也可能晚。
那么問題又來了,既然不能確定何時才能起飛,為什么要讓旅客登機,而不能在候機廳等?
盡管不能確定起飛時間,但飛機起飛需要“排隊”,只有做好全部準備才能申請起飛,這樣一來,塔臺一旦給出準確時刻,飛機就能立即起飛。所以說,讓旅客在飛機上等待,是為了節(jié)省后續(xù)時間�?偟膩碚f,民航的運行環(huán)境很復雜,受航路、天氣等很多因素影響,一架航班起飛,需要空管局、航空公司、機場多家單位的共同保障,航空公司只是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讓旅客在機上等待,是因為航空公司的正常率按關艙門的時間來計算嗎?對此,多家航空公司表示,正常率的計算方式比較復雜,每天的首班和其他航班還會分別考核,關艙門的時間只是考核的其中一項。只有準時關艙門,才有準時起飛的可能,因此,考核關艙門是為了提高正常率。
此外,《規(guī)定》在第三節(jié)第三十三條表明,發(fā)生機上延誤后,承運人應當每30分鐘向旅客通告延誤原因、預計延誤時間等航班動態(tài)信息。由于流量控制、軍事活動等原因造成機上延誤的,空管部門應當每30分鐘向承運人通告航班動態(tài)信息。第三十五條表明,機上延誤超過3個小時(含)且無明確起飛時間的,承運人應當在不違反航空安全、安全保衛(wèi)規(guī)定的情況下,安排旅客下飛機等待。也就是說,旅客遇到機上延誤后,最多在機上等待3小時,且起飛信息會實時通報給大家。航空公司也要按照《規(guī)定》,為旅客做好服務。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的稿件,其版權(quán)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其他均轉(zhuǎn)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咸陽機場:全球第二大運輸機抵達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