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九成以上的民航機長,卻來自一個西南小城
△|早上飛行訓練
恐怕誰也不會想到,中國90%的飛航飛行員,都來自同一所學校,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民航學校。中國的民航飛行員是如何選拔的?他們將接受怎樣的磨礪與訓練,才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
△|飛行訓練
|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
1955年,印尼、印度、緬甸、巴基斯坦、錫蘭(今斯里蘭卡)五國發起的萬隆會議邀請中國參加,中國政府決定由周恩來總理帶隊出席,當時中國還未開辟國際航線,只有租借印度國際航空公司的“克什米爾公主號”前往萬隆。周恩來由于接到緬甸總理烏努的邀請,臨時更改路線,從昆明經緬甸仰光前往印尼首都雅加達,其他代表團成員則按計劃搭乘“克什米爾公主號”。國民黨特務買通香港啟德機場清潔員周梓銘,在飛機右翼安放定時炸彈,4月11號,“克什米爾公主號”起飛約5小時后爆炸,11名代表團成員全部罹難。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后,中國政府意識到民航發展的重要性,決定成立飛行學校,并在全國范圍內考察校址,四川省新津縣很快得到了航天專家與前蘇聯顧問的一致青睞。
“二戰”期間,為配合美軍第58重型轟炸機聯隊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四川先后修建了新津、邛崍、彭山、廣漢等16座軍用機場,新津機場總面積9035 畝,僅次于浙江金華機場,是當時中國第二大機場,可供美軍“B29”重型轟炸機起降,并一度作為美國援華空軍指揮部;而四川歷來是大后方,環境安定,也利于組織飛行訓練。
1956年9月,周恩來批示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航空學校,當時僅有的一架飛機,是從成都太平寺機場借來的前蘇聯產“雅克18”。
1960年,中國最早的民航隊伍,“兩航起義”(1949年11月9日,中國航空公司與中央航空公司通電起義,12架CV-240型與XT-610型飛機從香港啟德機場回到北京)的部分飛行員也加入航校,也就是這一年,“十四航校”總部遷往廣漢,新津轉成為分校,此后遂寧、綿陽、洛陽分校也相繼成立。1987年,“十四航校”更名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魏正清先生是“十四航校”第3期學員,對這段歷史可謂如數家珍。他說,起初民航飛行員是從軍隊選拔的,1958年8月,18歲的他從張家口軍用機場轉入航校,同期有120名學員,此時航校已有前蘇聯產“安2”與國產“運5”30架,訓練科目有起飛降落、儀表飛行、超低空飛行等等,還有專門為備戰練習的夜間飛行與空投。魏正清畢業留校當教員直至退休。
魏正清駕駛的“運5”,如今依舊靜靜停在學院的空地上,這是我國第一種自行制造的運輸機,由南昌飛機制造公司生產,1961年還曾作為國禮贈送給尼泊爾國王做專機,盡管已服役逾半個世紀,因為飛行穩定、運行成本低廉,至今寶刀不老,還常用于農業的播種、滅蝗與空軍訓練。它旁邊編號“676”的“伊爾14”,是前蘇聯制造的活塞式短程運輸機,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多次乘坐,退役后曾短暫用作訓練機。
“伊爾14”旁藍白相間的飛機,便是著名的三叉戟,由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研制,共生產了117架,其間中國陸續購入39架,是世界第一種能在惡劣氣象條件下具有全自動著陸能力的客機,在航空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模擬艙駕駛訓練
△|飛行訓練前講解
| 中國民航“黃埔軍校”|
2011年,在上海舉行的亞太地區民航飛行員培訓峰會上,澳大利亞獨立支線航空公司所屬飛行學校(AAPA)董事長吉姆·戴維斯宣布AAPA為亞太地區最大的民航飛行員培訓學校。而當他聽說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每年招收2000余飛行員,占地16000畝,擁有5個機場以及236架初、中、高級教練機時,將亞太最大的桂冠拱手相讓。事實上,在全世界范圍內,這樣的規模也無人能出其右。
從當年只有一架飛機的航校,到全球最大的飛行學院,五十多年來,這個地處西南一隅的學校,成為中國民航當之無愧的搖籃——1956年到1966年間訓練飛行員963人,“文革”十年培養1345人,迄今共培養2.4萬人,中國90%的民航飛行員都來自這里,被譽為民航的“黃埔軍校”。
寬闊的停機坪上停著五六架訓練機,空中不時傳來馬達轟鳴聲,跑道每隔幾分鐘就有飛機起降。此時,飛行四大隊正在做飛行訓練,課程是新學員的起飛降落與中級教練機的儀表飛行。新學員在完成了理論課程后,首次接觸的飛機是“塞斯納172R”,這是美國產單引擎四座教練機,因其極佳的操控性,素有“空中之鷹”美譽。
學員要經過250小時的訓練,經歷初、中、高三個階段,其中初教時間最長,大約180小時,之后進入中教,訓練機型也改成美國產西門諾爾雙引擎教練機。下午三點,學員韓佩璋將駕駛西門諾爾進行穿云儀表飛行,22歲的他皮膚黢黑,天津人,已飛行了190多個小時。我也和李正權副大隊長一起登上這架編號“B—3591”的教練機,感受訓練過程。
儀表飛行是飛行的必修課,在看不清天地線和地標的情況下,飛行員要根據高度表、空速表、姿態儀、航向指示表等儀表操縱飛機,這也是復雜氣象、夜間、海上飛行的基礎,如今的航班大多采用儀表飛行。飛機升到800米高空后,鉆入云層,駕駛艙外的視線變得模糊起來,韓佩璋雙目緊緊盯著儀表盤;坐在副駕駛位上的李正權一邊與塔臺保持聯系,一邊糾正韓佩璋的駕駛動作。在李正權一連串指令下,韓佩璋圓滿完成訓練任務。
下午六點半,學員劉少博駕駛的“新舟600”高級教練機返回機場。他駕駛的飛機從廣漢起飛,抵達200多公里外的南充機場后返回,稱為“轉場飛行”,也就是要讓他們熟悉航班飛行的步驟,為日后進入航空公司做準備。“新舟600”由中國一航西飛公司研制,2008年10月在西安首飛成功。
再過幾個月,劉少博將完成全部訓練,進入航空公司。此后,在熟悉空客、波音等機型的操作后(稱為改裝訓練),才能作為副駕駛隨機飛行,而想要成為機長,則需要更多磨礪。以國航為例,飛行員達到3000小時以上的飛行時間才能駕駛波音737,波音767則要達到4000小時。
△|飛行學院同樣培養空姐,圖為形體禮儀訓練
△|飛行學員理論教學
| 中國人的航空時代 |
中國民航局估測,2020年,中國通用航空飛機將超過1萬架,初步形成航班與通用航空并駕齊驅的空中運輸體系。亞洲地區最大的私人飛機銷售商Asiajet總裁邁克爾•沃爾什的估計則更為樂觀,他提出,在未來十年里,中國私人飛機市場規模將每年增長20%至25%以上。近年來,越來越多航拍器的普及,讓人對中國的航空前景充滿了期待。
通用航空是除航班外所有民用航空的總稱,廣泛運用在造林種草、商務旅行、醫療救護、海洋監測等領域,被譽為繼汽車代替馬車,螺旋槳飛機代替汽車,噴氣式飛機代替螺旋槳飛機之后的第四次高速交通革命。世界約有通用航空飛機34萬架,其中美國占2/3,達22萬架;而中國航空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有通用航空飛機近2000架,其中150余架還是機齡超過了20年的老古董。美國有供通過航空使用的機場17500個,而民航機場數目僅有500個,而我國通用航空機場寥寥無幾。
可喜的是,隨著一系列低空空域開放政策的出臺,中國通用航空也迎來了發展契機,新津分院幾年前便面向社會培訓通用航空飛行員。與廣漢一樣,新津天空上同樣也是整日飛機盤旋,黃色的羅賓遜R44,黑白相間的施瓦澤269—C直升機正在訓練。
羅賓遜R44直升機落地后,楊國剛跳下飛機,他是江蘇昆山人,經營一家商貿公司,打小喜愛飛行,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他就可以駕駛私人飛機出席商業活動。根據《胡潤財富報告》的調查,中國已有兩千余位億萬富豪,其中有六分之一計劃購買私人飛機。
而越來越多的國家公職部門,也需要飛行員執行任務,從2000年開始,中國各省公安廳陸續組建“空中騎警”,進行空中救災、巡邏、反恐、治安。許多人對美國大片中的情節津津樂道,罪犯駕車在高速公路上狂飆,而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的直升機讓他們乖乖束手就擒,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空中騎警”也將讓罪犯無處遁形。
△|整齊的教練機
△|作為飛行員,體育訓練尤為重要
△|夜航訓練 冉玉杰/攝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山航:從“0”基礎到“準航空安全員”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