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觀察:入境防控“松綁” 國際航線復蘇在望
在經歷超過兩年的嚴格限制性措施之后,隨著中國政府最新一輪對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進一步縮短入境隔離期限,以及近期陸續對國際航班運營審批的恢復、熔斷政策的調整,這也意味著已經長期在“最小限度”經營的國際航線業務真正進入恢復期。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在6月27日下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其中最值得關注的變化是調整了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期限和方式。按照最新的防控方案,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從“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
“7+3”激活潛在需求
從2020年疫情在全球大范圍爆發之后,雖然中國國內一度疫情防控向好,但由于大量輸入性病例隨國際航班進入,因此中國政府開始實施嚴格的邊境防疫政策,以防止更多輸入性病例流入。
這其中不僅包括大幅度削減國際航班,更包括設置第一入境點、熔斷以及強制性的隔離觀察。雖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大多數地區都已經開始逐漸放松對出入境的管控政策,甚至很多國家都陸續開始取消對于入境人員的核酸查驗等變化,但由于包括上海等在內的中心城市在奧密克戎病毒傳播下依然形勢嚴峻,因此中國一直沒有放松對于出入境的管控。
但這一狀況在近期開始發生變化。其中就包括一些城市開始悄然調整對入境人員的隔離觀察政策,以及一批新的國際定期客運航班近期獲批重啟。
這一調整雖然依然要求對風險人員進行隔離管理,但相比此前最高“14+7”的期限相比,近期已經開始逐漸出現松動跡象,一些地區不久前就已經開始將期限縮短到“10+7”,陸續更有調整為“7+7”,而此次通過疫情防控最權威的指導政策明確提出調整為“7+3”,無疑將“激活”更多潛在的旅行需求,從而促使航空公司有動力增開航班。
“如果是之前最高21天的隔離政策,對我來說還是有些無法接受,因為會影響到回來之后很多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安排,所以就一直沒打算回國。”一位在去年因探親而在美國一直未歸的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如果按照現新的政策對回來之后的一些安排影響就小很多,所以現在已經開始計劃回國了。”
國際航線回歸?
如果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于嚴格的限制性措施以及熔斷政策導致中國相關的國際航線運力緊張,票價飛漲,從而限制了很多人的“歸國路”,那么這個情況近期也已經開始發生變化。
阿聯酋國家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宣布于2022年6月29日起恢復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至北京的直飛客運航線,該航線是近期國務院應對新冠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對入境北京直飛國際客運航班調整以來開通的首條定期直飛航線。
在此前嚴格的限制措施下,疫情前旅客吞吐量過億,全球排名第二的頂級樞紐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在2020年吞吐量下滑至三千萬,全球排名滑落到第七位,這其中除了國內航班量的縮減之外,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國際航線的大量停飛。
防控措施最為嚴格的時候,首都機場一度通過設立第一入境點的方式將出入境航班量降至最低,原本中國最大的國際口岸過去兩年里門可羅雀。
中國民航局相關負責人在不久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目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統籌下,民航局正在與部分國家商談,逐步、穩妥增加定期國際客運航班,滿足人員往來需要。”
從六月開始,有關赴華國際航班熔斷政策的統計時間也開始從落地后7天調整至落地后5天,種種跡象都表明出入境政策在經過兩年的嚴控期之后開始轉向松動期。
世界衛生組織 (WHO) 長期以來一直建議,關閉邊境并非管理全球疫情的有效手段。疫情在全球蔓延期間所觀測到的證據佐證了此論點。
不久前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第78屆年會上,國際航協副理事長康拉德·克利福德(Conrad Clifford)表示,重振公眾對政府處理公共衛生危機和邊境限制措施的信心至關重要。
中國的航空公司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后的兩年多以來蒙受了巨大損失,其中就包括過去十多年里一直處在高速發展的國際航線業務,在疫情期間航空公司不得不讓很多昂貴的遠程寬體客機大量停場閑置。過去十幾年里中國的航空公司在航油價格波動、地區局勢變幻以及國內外競爭加劇的諸多不利條件下,通過廣泛連接世界為中國航空業在全球競爭力和話語權的提升做了巨大的貢獻,但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卻一直在絕境中苦苦支撐,好在新的政策變化讓航空公司看到了希望。
“71%的旅客認為應該像疫情爆發前那樣旅行。隨著常態化旅行復蘇進程的加速,我們將回歸到大家最關心的,即實現航空業的可持續增長。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和行業應該忘記這場疫情的教訓。未來,我們將會面臨更多的全球公共衛生威脅。將新冠肺炎疫情所獲得的經驗教訓應用于未來的公共衛生危機管理,才不會辜負因疫情而失去生命的數百萬人。”克利福德強調。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