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慧:堅守匠心與創新 為機場空管設備護航
前不久,在內蒙古機場集團“五小”創新工作評比中,通遼機場憑借“甚高頻通信系統音頻指示燈”斬獲優秀成果一等獎。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38歲的張珍慧作為項目發起人和負責人,從一名普通技術工成長為創新工匠,他始終滿懷激情、不改初心,默默地為通遼機場的發展奉獻力量,用勇于創新的智慧和匠心獨運的技能書寫著他多彩的人生。

百折不撓,做一名空管設備難題“終結者”
性格內斂的張珍慧不善言辭,卻有著百折不撓的勁頭。他認為,工作上時不時出現的難題都是“紙老虎”,只要認真對待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他常對身邊的人說:“遇到困難不要怕,迎面解決掉它,才是最好的辦法!”。
維護和維修空管設備是張珍慧的主要工作,“治之于未亂方能防患于未然”,設備維修的最高境界就是防患于未然。甚高頻通信系統是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地空通信的關鍵技術手段和工具。它的正常運行,是保障民航飛行安全的重中之重。可能造成地空通信失效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多起不安全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甚高頻遙控盒喇叭、麥克等音頻設備故障,而故障后很難被發現和察覺,也沒有故障告警提示。為此,張珍慧帶領他的團隊,堅持問題導向,開始研究甚高頻音頻安全運行指示燈項目。沒有相關成熟經驗可以借鑒、沒有現成設備和配件可供研發,只能一邊摸索學習,一邊動手制作,原理及設計電路圖反復更新修改了不知多少次,音頻電路板也焊接了多少回,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音頻信號隔離技術將取樣信號與錄音信號隔離,最后將處理過的音頻信號送到音頻指示燈的解決方案最終被敲定。
地空通話時,管制員能夠直觀看到音頻指示燈的音頻波形狀態。當指示燈亮起未聽到機組聲音則揚聲器故障。當管制員講話,指示燈不亮則麥克風故障。任何關于揚聲器和麥克風的故障都將在第一時間被發現。這項創新也榮獲了內蒙古機場集團2022年度第二批“五小”創新安全運行類工作評優秀成果一等獎。張珍慧團隊的創新發明還有很多:導航設備移動告警系統、移動報故表單系統、企業微信創新小程序、航管云共享平臺……歷覽所有創新項目,可以用“接地氣”來總結。與“高”、“精”、“尖”行業比起來,這些細微的創新顯得不那么奪目,但正是這些創新卻解決了工作中的大難題,是實打實的成果。不為創新而創新,只為需要而創新,這得益于深厚的基礎工作,以及對本職工作負責、深琢磨的態度。
錘煉自我,做一名技術精湛“強中手”
“張珍慧動手能力就很強,最喜歡的就是自己搞小研發、小設計,工作上更是踏踏實實,任勞任怨的。”通導隊里的老師傅常說。
自2008年來到通遼機場,張珍慧一直從事空管設備維修、維護工作。他的“精”與“專”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至今日,因其精益求精的精神、專注負責的態度和砥礪前行的品質,他也先后被評為通遼機場首席航務設備機務員、內蒙古機場集團通導業務專家、首屆空港工匠。入職14年來,張珍慧先后考取了四個民航空管人員執照,覆蓋了通信、導航、氣象自觀,氣象信息等多個專業,同時被民航局聘為航空電信檢查員,是通遼機場通導隊伍里名副其實的骨干力量和技術領頭人。
張珍慧常常因為設備安裝、升級、定檢及排故通宵達旦,整日整夜都在機房里忙進忙出。特別是換季期間,更是日夜顛倒,一干就是好幾天。累了,就在桌子上趴一會兒,醒了,打起精神繼續奮斗。年復一年枯燥乏味的工作,并沒有磨滅張珍慧的工作熱情。2021年,37歲的張珍慧入選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通導業務專家庫,同年入選首都機場集團專家庫。這一年,內蒙古機場集團組織內部專家對所屬各機場的空管設備進行360°全面體檢。接到任務后,張珍慧反復研究了行業標準,仔細觀看空管局設備巡檢視頻,最終結合實際情況編寫了內蒙古機場集團空管設備巡檢方案。在巡檢過程中,張珍慧在白天檢查導航設備,航班結束后,夜晚檢查通信設備,就這樣日夜連軸轉地工作,完成了設備巡檢的同時保證了機場的正常運行。
堅守匠心,做一名傳道授業“有心人”
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為張珍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他把精湛技術和經驗的傳承當做使命,把這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做一名傳道授業“有心人”,不斷傳承“民航工匠精神”的態度。 為了提高新建機場空管設備保障能力,張珍慧曾多次主動申請到新建機場幫助工作,在新機場一待就是幾個月,在這期間,他要結合實際工作給新機場新員工傳授設備維護工作經驗,講解工作中遇到的疑難雜癥。面對底子薄、問題多的新員工,他更是耐心授課,做到有問必答,有疑必解。“與很多新員工交流時,仿佛看到自己剛工作時的影子”,張珍慧說道:“萬丈高樓平地起,夯實基本功對一名技術人員來說十分重要。不僅自己要練就一身本領,還要帶著大家共同成長與進步,為通導導航設備維護人員基礎素質打下堅實的根基。”
2016年冬天,霍林河機場試飛前一天,全向信標設備突然故障,給試飛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接到協助函后,張珍慧連夜趕往霍林河機場進行技術支援,當時霍林河夜里溫度達到了零下三十多度,但憑著對通導工作的熱情,他在十幾米高的地網上工作了幾個小時,臉上和頭上掛滿了冰霜,手指已經被凍僵了。事后,張珍慧卻和同事們說道:“沒感覺到冷啊,反而因為設備的恢復感到驕傲和自豪。當看到飛機順利落地,收到霍林河機場的感謝信時,心中那份喜悅是不能用言語表達的。”
張珍慧用14年苦心鉆研沉淀,始終如一追求卓越,認真執著地把航務設備保障這一工作做到最好。面對廣闊的舞臺,張珍慧及其團隊將立足崗位謀發展,努力成為所在領域的行家里手,奮勇砥礪前行,擔負起時代使命,在新時代大有作為!(孫長亮)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凌燕”入選上海品牌卓越榜單 助力東航誠信興商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