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局:推動5G、北斗、大數據、人工智能在民航應用
6月1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進展與成效,并答記者問。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志毅介紹了推動智慧民航發展的相關情況。
董志毅表示,以信息技術為引領,以“智慧”為重要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特別是各類新技術應用的日新月異,正在全方位重塑著民航業的形態、模式和格局。對我們民航業而言,我們認真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航空為人民”的宗旨,特別需要從飛機制造到航班運行、從空中交通到地面保障、從組織管理到服務產品,全面順應這一歷史發展的潮流,努力探索一條智慧發展之路。
因此,民航局在認真研判未來五年形勢任務的基礎上,確定把智慧民航建設作為行業“十四五”時期發展的主線,主要目標是建成“透徹感知、泛在互聯、智能協同、開放共享”的智慧民航體系,使民航發展的方式實現深刻變革,使其安全基礎更加牢固,運行保障更加高效,運輸服務更加便捷,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特別是在今年1月份,民航局專門印發了《智慧民航路線建設圖》,進一步提出將智慧航空運輸和產業協同發展作為智慧民航建設的重點內容。其中,智慧航空運輸是以“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機場、智慧監管”為四大核心抓手,主要任務是構建高效安檢、快速通關、無憂簽轉、“有空就座”,以及便捷舒心的旅客服務生態和高效的航空物流服務體系,提升空中交通服務的全局化、精細化、智慧化運行能力和服務水平,推動機場運行協同化、服務人文化、作業智能化、建養數字化,打造一體化創新型的數字政府和監管平臺。
在產業協同發展方面,主要是通過構建“民航+數字產業”的共同體,以及“民航+先進制造”產業鏈和“民航+綠色低碳”的生態圈,推動5G、北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在民航的應用,打通先進裝備制造、維修、運營的全產業鏈條,采用綠色核心技術、可持續燃料、新能源裝備,實現產業和行業的深度融合,以賦能行業高質量的發展。
目前,智慧民航建設在機制保障、頂層設計、標準制定、示范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比如,現在全國234家機場實現了“無紙化”便捷出行,40家千萬級機場開通了“易安檢”服務,安檢通行效率提升了30%。另外,行李跟蹤系統也實現了射頻識別“串線成網”。通過這些智慧賦能,進一步提升了民航運行的效率,改善了民航服務的品質。
董志毅表示,后續依據大家對民航的關心和關注,還將從四個方面繼續推進智慧民航建設:一是做好《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的落地實施,將具體場景應用項目化、工程化。二是抓緊抓好關鍵環節的基礎研究,攻關“卡脖子”難題,推動民航深層次的變革,形成保障智慧民航建設的良好政策環境。三是提升數據資源的管控能力,完善數據治理的標準規范,暢通數據的交互路徑,深化數據的分析能力,有效釋放數據價值。四是強化人才支撐,培養適應智慧民航建設的復合型人才、具有創新能力的業務骨干和專家學者,打造專業能力強、業務素質高的專業化人才團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濟南國際機場黨委深入貫徹落實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