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打造“最具體驗的數字化機場” 近百個智慧項目今明兩年落地
深圳機場今年先啟用易安檢平臺,實現安檢在線預約。
人工智能、大數據、5G……當新技術與機場相遇,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從值機、安檢到登機,憑“一張臉”就能走遍機場的是怎樣的體驗?這一切,其實已不是設想,隨著民航大力推動智慧機場建設和新技術應用,“智”繪未來正由夢想照進現實,改變我們的乘機出行。
12月10日,民航中南地區智慧機場建設現場會在深圳召開。作為此次會議的亮點,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在會上發布了《關于支持深圳機場建設智慧機場先行示范的指導意見》,積極支持深圳機場智慧機場建設先行示范落地。深圳機場在會上聯合華為發布了《深圳智慧機場數字化轉型白皮書》。兩個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深圳機場近兩年來在數字化轉型和智慧機場建設方面所做的探索已初見成效,相關成果和經驗得到了行業認可。這也是民航局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以來,智慧機場在中南地區成功落地的具體實踐。
作為國內“智慧機場”建設的“先行者”,近年來,深圳機場在民航強國戰略和“四型機場”建設指引下,秉持特區改革創新基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同一個空港、同一個夢想”理念,攜手華為及深圳民航各單位,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智慧機場建設,分兩期規劃建設了近100個智慧化項目,形成了機場安全“一張網”、運行“一張圖”、服務“一條線”的新模式,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機場運行、旅客體驗,正因“智”變而發生“質變”……
整體規劃:構建智慧機場建設“深圳方案”
深圳機場國內登機口自助設備覆蓋率已達100%,并全部實現了刷臉登機
深圳機場年旅客量今年將歷史性突破5000萬人次,國際旅客量將首次突破500萬人次。隨著業務的快速發展,深圳機場基礎設施和保障資源日趨緊張,迫切需要通過新技術、新設備與業務相融合,提升運行效率和服務品質。
據了解,早在2017年,深圳機場便開啟了智慧機場建設探索之路。當年9月,深圳機場作為內地唯一機場,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加入“未來機場”項目試點。以此為契機,深圳機場與華為開展全面戰略合作,2018年在國內機場中率先開始數字化轉型,并啟動智慧機場信息化建設項目(一期)。
“我們的智慧機場建設最大亮點是從規劃到實施,都是全面的、系統的,而不是孤立的、單項的。”深圳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紅波在峰會發言時表示,深圳機場除了高起點、高定位進行整體規劃,同時還注重統籌資源,避免孤立、單個地去建設智慧機場項目,而是將智慧機場作為“四型機場”建設的創新動力,與平安、綠色、人文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打造集內在品質和外在品味于一體的四型機場。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深圳機場通過全面導入數字化轉型,以“打造數字化的最佳體驗機場”為愿景,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分步實施”的原則,制定了數字化轉型規劃,通過布局適度超前的新ICT基礎設施,實現資源整合、數據整合、應用整合,在此基礎上充分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ICT技術,打造示范引領的新IT服務體系,努力構建智慧機場建設的“深圳方案”。
“一期主要是打基礎、建平臺”。深圳機場集團副總裁黃一格表示,新ICT基礎設施和集成平臺建設雖然投入大、周期長,但卻是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是看不見的“里子”工程。
據了解,深圳機場通過新搭建的一個集成平臺和五個通用平臺,目前智慧機場一期30余個子項目已全部落地;二期已于今年初啟動,包括60余個子項目,目前正加快建設,預計2020年將全部建成,這些項目構成了深圳機場數字化轉型“大安全”“大運控” “大服務”“大管理”四大業務體系的基礎。
用戶視角:用“智慧”讓旅客感受“深圳溫度”
深圳機場在國內率先實現了機位資源智能分配,通過AI算法策略,原先人工分配機位需耗時4小時,現在僅需1分鐘即可完成,航班靠橋率和廊橋周轉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去年以來,不少旅客感覺,在深圳機場出行,延誤少了,航班越來越準點了。這樣的獲得感,正是智慧機場建設帶來的改變。
“深圳機場的智慧機場建設是真正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滿足廣大旅客體驗為宗旨,不是為‘智慧’而‘智慧’,為‘創新’而‘創新’,而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鄭紅波表示。
作為城市窗口和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深圳機場在智慧機場各項目建設中,堅持從用戶視角出發,聚焦旅客需求,以技術優化業務運行,借助技術創新去提升服務,致力于打造“最具體驗的數字化機場”,讓旅客感受“智慧”帶來的“深圳溫度”。
航班正點是旅客乘機最希望的。為此,深圳機場通過對各個運行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構建了以機場協同運行(A-CDM)、智能運營中心(IOC)為核心的智能化大運控體系,實現全局態勢感知、預測預警、協同運行和智能決策,縮短航班過站時間。除了有最強的“智慧大腦”,深圳機場還推出高度智能化的航班保障節點采集系統,利用物聯網、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實現對航班地面保障關鍵節點進行數據采集,準確率已達95%,通過監控航班保障全過程,及時發現、協調解決保障環節可能影響放行正常的異常,提高放行正常率。
“智”變帶來“質變”。在高度智能化的大運控體系之下,機場運行效率顯著提升。今年以來,深圳機場航班放行正常率超過87%,并歷史性地首次實現航班正常率連續15個月超過80%;其中,10月達到94%,11月達到92%,位列全國大型機場前列。
從“用戶視角”出發,不僅體現在機場運行效能提升上,更反映在旅客出行服務中。結合商務旅客占比大、對出行便捷性要求高的特點,深圳機場通過線上線下、出行全鏈條數字化改造,為旅客打造“服務一條線”的便捷化、智慧化體驗。
據了解,深圳機場已全面實現全流程無感自助服務。其中,旅客不僅能通過機場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手機在線值機,機場各自助值機設備也率先實現國內各航空公司(除春秋航空外)開放共享辦理功能,省去了旅客為尋找對應航空公司自助值機設備而耗費的時間。此外,自助托運、行李定位追蹤(RFID)等智能化服務也已在深圳機場陸續上線。
在安檢環節,技術帶來的改變,顛覆了人們對傳統乘機安檢的印象,也帶來了順暢、高效的體驗。 “刷臉安檢”“預約安檢”“全流程自助安檢”,讓旅客每次在深圳機場出行,都有不同的體驗……
在各登機口,旅客也感受著深圳機場的“智”變。目前,深圳機場國內登機口自助設備覆蓋率已達100%,并全部實現了刷臉登機,平均每位旅客只需1-2秒即可快速準確完成驗證通行, “一張臉走遍機場”(ONE ID)和全流程自助乘機的全新體驗,在深圳機場已成為現實。
先行先試:為全國民航貢獻“深圳智慧”
近年來,民航局提出實施新時代民航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四型機場”建設,《關于促進機場新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近日也正式出臺,新技術應用將成為“四型機場”建設和機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
“我們的使命,就是為全國‘四型機場’建設探出一條新路,力爭為全國智慧機場建設先行先試。”鄭紅波表示。
在2017年深圳機場謀劃數字化轉型和智慧機場建設之初,放眼國內外,沒有標準模板,更沒有可供借鑒的成熟經驗。深圳機場秉承特區創新和實干的精神,敢闖敢試,以數字化轉型,為國內智慧機場建設探出了一條新路。
以大家熟知的安檢為例,這兩年深圳機場在安檢方面所做的創新探索,正引領著行業的發展。繼去年率先在國內機場中成功試行“差異化安檢”并得到推廣后,今年深圳機場又啟用了四條智能安檢通道,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行李自動傳送裝置、毫米波人體安檢儀等一系列安檢新技術、新設備運用,實現了全流程自助安檢。此外,作為民航局“旅客‘易安檢’計劃”首批試點單位,深圳機場近期還上線了“易安檢”平臺,旅客可在線預約智能安檢通道,進一步提升了旅客過檢體驗,得到廣泛好評。
創新無止境。上個月,深圳機場又在國內率先實現了機位資源智能分配。該系統通過AI算法策略,可進行機位自動化、智能化分配,每天抵離深圳機場的千余架次航班,原先人工分配機位需耗時4小時,現在僅需1分鐘即可完成,同時通過智能算法,機場航班靠橋率和廊橋周轉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僅此一項,預計每年就能讓上百萬旅客在深圳機場享受近機位出行的便利。
“數字化轉型是整個民航業面向未來的核心戰略,需要一批先行者不斷探索、創新,深圳智慧機場項目正是民航業數字化轉型的先行示范,是落實民航局四型機場建設的典范。”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華為希望憑借自身數字化轉型的技術積累和經驗,做好智慧機場的使能者,并實現更大范圍的民航數字化。
隨著《深圳智慧機場數字化轉型白皮書》正式發布,兩年來,深圳機場聯合華為在數字化轉型和智慧機場建方面的探索歷程、形成的理念成果都得到了輸出和共享,“智”變的成效有望在更大范圍影響和推動行業發展,讓更多旅客因此受益。
展望未來,深圳機場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同一個空港、同一個夢想”理念,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敢闖敢試,大膽創新,按照民航高質量發展和先行示范的要求,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一步步把規劃變為現實,努力為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貢獻深圳智慧,體現深圳機場應有的責任擔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石家莊機場:大霧來襲,HUD“神器”顯威力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