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環:不忘初心,依然奔跑的“老山航人”
在瞿環的世界里,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她都會竭盡全力、傾其付出。因為她相信,只要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堅持不懈,就一定會得到理想的結果。她常以自己是山航的‘老員工’自詡,“老員工”就要主動擔當,去做更多的事,去做更難的事,并且要把事做實、做好。話里話外事事處處彰顯著她“要強”的性格。
工作22年的“老員工”
“丁零零……”瞿環辦公桌上的電話又響了起來,就在幾秒鐘之前看到她剛剛放下電話。“不好意思,請您稍等,我先處理一下客戶來電。”筆者與瞿環剛一見面還沒來得及打招呼,她就又忙起來了。眼前這一幕正是她的工作常態。
瞿環1997年進入山航,可以說是山航的一名“老員工”了,開始從售票、商務干起,工作起來有一股不服輸勁頭,機場候機樓里總會出現她不知疲倦的身影。2002年她去青島負責商務工作,“那時我年輕,每天也不知道啥叫累。”瞿環說。在青島工作的那段時間對她來說至今難忘。“
2003年非典爆發時期,航班減量,進出港航班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檢疫程序,每一位進出港的旅客都要測量體溫,那時整個候機樓里空蕩蕩的,但是為了保障乘坐山航航班出行的旅客,我和同事們仍堅守在一線,大家都很緊張,甚至是有些恐慌,每個人帶著厚厚的口罩,彼此只有眼神的交流。那個時候最怕接媽媽的電話,聽到媽媽的擔心和叮囑心里總是有些難受。”瞿環停頓一會接著說:“2004年我懷孕了,反應非常嚴重,可正好趕上青島新候機樓建成,為爭取到售票柜臺的好位置,在做好航班保障的同時,在領導的安排部署下我每天到機場溝通、協調,爭取到了有利的資源,為此我開心了很久!”
2005年瞿環調回濟南,正趕上成立地服部,結合她的工作經歷,被分配到了值機處工作。瞿環說:“那時,值機處是新成立的單位,員工都是二十多歲招聘的新人,是個非常有活力、有向心力的團隊。建立規章,明確制度,組織培訓,讓大家更快地進入狀態是首要責任”。大家上崗后面臨了很多的困難和壓力,但是瞿環和她帶的團隊從沒有退縮過。她回憶說:“曾經連續一周的大霧天氣,機坪上沒有一架飛機,候機樓里,延誤了大量旅客,我們全體人員連夜加班,協助旅客改簽、安排市內交通,安排酒店食宿休息,所有的人連續作戰,困了、累了在聯椅上瞇一會,嗓子啞了含上一顆“金嗓子”。大家沒有怨言,齊心協力保障了大面積的不正常航班,現在回憶起來仍覺得那些經歷是一筆財富,為自己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009年,瞿環根據工作需要她調回營銷委工作,先后經歷了多個崗位,從服務到客戶。18年初,她來到了如今的質量控制單元,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工作崗位是很大的挑戰。“當時我每天下班回家,滿腦子都是質量控制的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瞿環說。
質量控制的工作有哪些?聊起自己的工作,瞿環說營銷委的質量控制單元就像是一個大筐子,里面裝著一線的規章、安全、服務、運行、應急等等的工作,其中最為復雜和重要的是航站的工作管理。
36個有派駐人員航點剛從地服劃轉到營銷委,很多工作職責要梳理。瞿環主動研究機場的環境、機場生產資源、航班運行特點、航班保障跨度、保障人員結構以及所在區域其他航司的保障情況。瞿環說:“剛接手這塊工作,只有我帶著一位新入職的同事一起干,我給他說咱不要去想結果,就是心里裝著領導交代的任務咱去落實好,心里裝著航站的155名員工為他們服好務。其實那個時候,我也心虛,是不敢想結果啊!就是一個想法,硬著頭皮干。”此時,瞿環爽朗地笑了起來,我們感到她是感慨萬千!
對36個航站了如指掌
如今的瞿環,對于36個航站的了解頗深,即便是從來沒有去過的航站,當地的各種情況她都了如指掌。要想做到這一點,瞿環直言付出了很多。
為了真正了解每個航站的特點,掌握每個機場的運行環境。瞿環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合公司、部門手冊,把航站的職責和流程熟記于心。在航站和運行控制中心的支持、配合下,她掌握了航站大量生產數據,她反復揣摩,完善修訂了《營業部航站航班保障工作清單》,制定了《航站數據分析模型》為航站完成生產指標奠定了基礎。
瞿環告訴筆者,她著力解決了昆明首班靠橋率低的問題。昆明機場在試用長水常系統,各航司配合使用度不高,她主動了解了系統的功能,經過評估認為這套系統有利于公司爭取CDM時間,“我們先行使用機場的系統,可以獲得主動,去和機場談判爭取公司航班的靠橋率。”瞿環說。就這樣,在公司領導、營銷委領導的支持下,通過昆明營業部的配合長水常系統山航上線使用。目前,山航飛機在昆明的靠橋率已經超過90%。昆明的靠橋率的提高,為航班正常性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對待工作,瞿環不論何時都充滿了激情,認真負責是她留給身邊同事們的印象。歸結其原因時,瞿環說因為自己“要強”,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去做好。“很多時候也會覺得累,但既然從事了這份工作,我就要做好,對得起領導,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山航的%旅客。”瞿環說。
對自己有一股狠勁
瞿環告訴筆者,他們負責的36個有派駐人員的航站,每個航站的運行環境和保障資源不同,想讓航站同事把公司的要求規范落地,質控單元就要牽起頭,牽好頭,但是質控負責航站工作的只有2名員工,其中有一名還是去年的新員工,對航站工作缺少經驗。就這樣,瞿環逼著自己去帶新人,“我是山航的老員工,工作年限長,干的崗位多,積累了一些經驗,為了讓航站工作能夠快速、全面的開展,我必須要把新員工手把手帶出來,涉及航站的工作我必須全部上手去干。”瞿環說。為此她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航站工作上,一邊把一個個沒有航站經驗的新人帶成了航站流程邏輯清晰,分析航站問題具體,措施制定有效的航站管理專家;一邊又加班加點,進一步與職能部門合作,推行清晰、明確航站的安全、運行服務工作。
對于航站運行過程中的短板問題,瞿環對自己的要求是:“不摸清問題,問題解決措施不到位絕不放過”的原則。憑著對自己的這股子狠勁,瞿環經常要長時間連續工作,她經常會與當地營業部、運控反復溝通,找出了出現問題的關鍵環節,明確給營業部指出改進的具體措施。
瞿環告訴筆者,此前韓國首爾航站的關艙門符合率較低,針對首爾機場環境影響,登機口大件行李多的問題,落地了公司對首爾登機口收費業務的實施。同時因為航站的工作性質,瞿環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多次聯系首爾營業部溝通,掌握首爾機場的特點,分析影響關艙門的主要原因,主動與首爾溝通大件行李預收運措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目前首爾登機口的登機秩序有了明顯提升,關艙門符合率提升了幾十個百分點。
“航站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想把航站的工作做好,我就要求自己多站在航站的角度,了解和掌握每個航站的具體業務,多去幫助航站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讓航站的兄弟姐妹們知道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瞿環說。
生活中也能扮演好多個角色
盡管已經在多個崗位上工作了20多年,但瞿環依然充滿了干勁,工作上頗有一股“強人”的味道,而生活中的瞿環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她是一名女兒、妻子和媽媽。
她努力把每一個角色都做好,瞿環的丈夫也在山航工作,如今在煙臺駐外的他平均2周回家一次,夫妻二人平日里見面的機會很少。而說起女兒,瞿環的臉上始終掛著微笑,上初中的女兒很懂事,對爸爸媽媽的工作很理解,“有時候真的覺得孩子長大了,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上,幾乎不用我操心。”瞿環說。有時候她回到家女兒已經把飯都做好了,看著餐桌上的飯菜,瞿環心里熱乎乎的。
瞿環還是個非常孝順的女兒,她父親的身體不好,她總是在周末抽出時間,給父母做點可口的、軟爛的飯菜,瞿環說:“看著父母吃飯開心的樣子我很欣慰。”瞿環的抗壓能力很強,去年她父親住院的一個多月里,她幾乎每天凌晨起來給父親熬湯煮飯,早上6點送到醫院,再趕去單位上班。“那段時間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熬過來的,幾乎每天如此。”瞿環說。
聊起未來的規劃,瞿環坦言她對質量控制這個團隊充滿了信心,她希望質量控制的工作越做越扎實,形成體系,做到閉環管控,真正為各生產單位打好地基,鋪好路。質量控制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夢想的人,我們在為實現夢想努力奔跑!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南昌機場地服:春運有我 溫暖旅客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