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勇:抓住歷史性機遇 開啟“世界一流”新航程
過去十年,是東航發展史上的“黃金十年”:連續十年盈利,十年滾動事故率為零,創造了最長盈利周期,實現了最大改革增量,體現了最優發展質量。
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接受記者專訪,講述東航未來發展戰略,暢談兩會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
“舉全東航之力”發力北京
如果說2009年東航與上航重組拉開了黃金十年的序幕,那么2019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運營就將開啟東航新的發展階段。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志性工程’‘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對東航來說,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運營是重大歷史性機遇,是我們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一體化,‘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新舞臺。”劉紹勇說。
“按照2025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7200萬人次、東航占40%的市場份額計算,屆時我們在大興國際機場承運旅客將超過2880萬人次。這與我們在浦東機場的客運量相當,是東航未來發展最大的增量。”劉紹勇介紹,“2019年,我們要‘舉全公司之力’發力北京,在北京、上海兩大核心樞紐運營形成‘雙龍出海’的空間格局,努力干出一番大事業,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殷切期望。”
據悉,東航作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主基地航空公司,前期基建投資估算132億元,未來總體投資規模將超1200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將超過200億元,運營的機隊投資規模近1000億元。未來將投入200架大中型客機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運行,開通連接美洲、歐洲、大洋洲、東南亞、日韓及中國港澳臺地區的航線,與公司現有的龐大航線網絡進行新的互動。
做國貨的堅定支持者
談及民機制造,劉紹勇顯露出一名老飛行員的情懷。作為有著40多年飛行經歷的飛行員,從國產的初教6到運5、運7,從蘇聯的伊爾12、伊爾14到安30、雅克42,從美國的波音737、波音747到歐洲的空客A330、空客A340、空客A350,劉紹勇飛過世界大多數型號的民航機型。與每一名中國飛行員一樣,他的夢想是飛國產大飛機。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要重點抓好7項工作,其中第一項就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而大飛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一個國家航空水平的核心標志,也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關鍵標志。”劉紹勇說,“大飛機是國之重器,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工程,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制造強國的標志性工程,是未來飛向世界的‘中國動力’。”
近年來,我國民機發展取得重要突破。2017年,C919實現首飛。2018年,我國首款自主研制的支線客機ARJ21安全運營兩周年,總訂單量突破500架。而國際航協(IATA)預測,未來5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民用飛機尤其是客機需求量十分巨大。而在劉紹勇看來,未來單通道飛機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細分市場。目前,全球民機市場中短程主力機型是空客A320和波音737,C919的主要指標與這兩種機型處于同一量級和技術水準,將挑戰它們的壟斷地位,市場前景看好。
“國產客機在生產和運營過程中,必須把飛機迭代升級、商業運營成功、旅客愿意選擇作為追求目標,讓國產客機真正成為旅客愿意選擇、航空公司愿意使用、真正具備市場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產品”。劉紹勇認為,應該將國產大飛機的研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制造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礎,大力培養造就一大批航空航天高端人才,不斷解決高精尖難題;在運營方面,鼓勵采購國產飛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時鼓勵旅客選乘國產飛機。“東航集團堅定支持國貨,我們已經訂購了20架C919,成為其全球首發用戶,目前正在商討訂購ARJ21”。
給旅客最可靠的人身安全保障
履職全國政協委員第二年,劉紹勇帶來的第二個提案是“完善空中旅客急救體系”。
近年來,民用航空運輸快速發展,航空旅客運輸量不斷攀升,空中緊急醫學事件逐年增加。特別是老年旅客占比不斷提高、旅客對是否適合搭乘飛機認識不足,使得航空公司無法全面了解旅客真實健康狀況、機上醫務和急救人員難以滿足實際需求等問題,成為救援體系保障中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空中緊急醫學事件的發生率為22.6例/百萬旅客,其中死亡率為0.1例~0.8例/百萬旅客,每100萬次飛行中就有210次因空中緊急醫學事件而緊急備降或返航。“以東航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因為旅客空中突發疾病,東航備降和返航的航班,2016年有24班,2017年有19班,2018年有47班”。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旅客生命安全,2017年,我們與上海醫師志愿者聯盟簽署共建合作協議,正式啟動東航‘空中醫療專家’項目;2018年,我們組織編寫的《民航空中急救手冊》通過評審,建立了一套開展空中急救的制度體系”。為保障高空應急救援更加有效,劉紹勇建議從六個方面做好該項工作: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民健康乘機意識;二是加強對機組人員的培訓,提升航空公司機上急救處置能力;三是壯大空中醫療志愿者隊伍,開展機上遠程醫療;四是推廣登機前醫療咨詢,減少空中緊急醫學事件;五是提升機場急救處置能力,加強機場與航空公司的銜接;六是建立常旅客醫療信息系統,為旅客提供全流程安全服務。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李海鷹:不急于上市 做強做優更重要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