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涼創新工作室“智慧抗疫”再譜新篇
自3月20日起,呼和浩特機場作為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指定第一入境點,承擔首都國際航班分流工作。呼和浩特機場、地服分公司、邊檢、海關等各保障單位全力做好首都機場分流呼和浩特國際航班應對處置工作,切實擔負起首都“護城河”重大政治責任。聞令而動,各相關保障單位隨即成立保障專組,3月20日圓滿完成首次首都國際航班分流工作。
首個分流航班保障工作中,工作人員發現國際航班旅客攜帶行李件數多、體積大。行李拉卸至指定機位后,從開集裝箱消殺再到海關X光機查驗完畢,平均要拿起放下3次,一個航班保障下來,行李裝卸工人平均彎腰托舉1000余次,工作強度大,加之身著防護服行動不便,給保障帶來不小壓力。李冬涼創新工作室得知這一情況后,為減少蹲起次數,節省人員體力,開始著手設計制作車載X光機輔助對接滑梯。
根據保障人員描述現場情況,李冬涼創新工作室制作了一套調節高度為87-100厘米,寬110厘米的移動式滑梯裝置,可與海關車載查驗X光機出口對接,行李查驗完畢后直接滑至地面,不僅有效減少蹲起、托舉次數,節省人員體力,還能避免行李因磕碰發生破損。“時間緊,情況急,來不及設計圖紙,我們只能想到哪就做到哪。”李冬涼一邊調試滑輪一邊說。調試時,他發現裝置移動不方便,需要很大力氣才能推動。經反復修正,最終在底部推輪增加角度墊片,裝置在移動過程中更省時省力。據悉,該裝置已于3月23日CA856航班保障中投入使用。
“工作室的新成果,為應對抗疫情而制作,能為抗擊疫情做點兒事情,讓一線保障的同志們輕松一些,我們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工作室的成員說到。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李冬涼創新工作室不斷發揮勞模帶頭作用,結合實際,從員工角度出發,從小妙招到大技改,以“智慧”抗擊疫情,積極主動作為,不斷尋求突破譜新篇,助力防范境外疫情輸入風險,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景德鎮機場:“釉里紅”班組榮獲江西省五一巾幗標兵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