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全向型”跑道構型飛行區正式亮相

春天的北京,繁花似錦,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4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重要講話,開放的中國將進一步推動互聯互通大格局發展。
三天之后的4月30日,隨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下簡稱“大興機場”)飛行區工程第一批竣工驗收驗收順利結束,也標志著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工作徐徐拉開大幕。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助力國家發展的新動力源。
178天 47次預驗收 給超級工程做全面體檢
大興機場飛行區鋪筑面積總面積946.5萬平方米,修建排水溝全長146公里。多條軌道下穿建設,時速250公里的動車將從機坪下不減速通過。
“歷時四年四個月零兩天的建設,今天,我們迎來了大興機場飛行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時刻。昨天的一場春雨,為我們即將驗收的飛行區工程洗塵。”大興機場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李強在驗收會上致辭。為了這一刻,相關工作人員提前半年就開始了各項準備。
在華北局、民航質檢總站指導支持下,由大興機場建設指揮部和四家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共同組成的預驗收工作組從2018年10月26日至2019年4月21日歷時178天開展了47次預驗收工作。其中,場道工程實測數據26427組,排水工程實測數據5258組,助航燈光工程實測數據822組,所有實測項目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

如此密集的實測不僅是在預驗收階段,飛行區建設全程都在運用最新技術最高標準開展檢驗測試,打造工程上的精品。“為從源頭上對材料進行把關,我們走遍了北京周邊近三百多公里范圍內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加工企業,共調查加工企業68個,配備全專業的實驗測試設備40臺套。”第三方檢測單位項目經理楊文科說。據統計,僅此一家公司本次驗收區域涉及的試驗項目各類抽樣共計35578組次。
國內首創 “三縱一橫”全向型跑道構型
長時間以來,大興機場被社會廣泛關注,航站樓充滿未來感的“炫酷”外形更是自帶流量。而在民航業內,“三縱一橫”的全向型跑道構型被公認為是中國機場建設業一項重要里程碑設計。

“大興機場面臨的空域條件比較復雜,向北有禁區,向東和首都機場進京航線交叉。如果還是傳統全平行跑道,空中繞飛距離要很多,能耗較大。”大興機場飛行區工程部總經理吳志暉說。
在對國內外大型樞紐機場綜合調研分析基礎上,機場建設規劃設計團隊和空軍、民航空管系統通力合作,打破“管天的規劃空域,管地的規劃地域”的常規管理壁壘,真正實現了空地一體化仿真測試,創新提出了全向型跑道構型。
四條跑道,三條平行、一條側向。滑行距離近,經測算,大興機場航班進出港效率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節能效果顯著,相較于傳統全平行的跑道,每年減少碳排放約5.88萬噸。側向跑道和平行跑道并不是完全垂直,而是偏轉了20度,避開廊坊城區發展區域上空,起飛穿越永定河滯洪區,大大減低噪聲影響。
世界領先 數字化施工獲民航科技最高獎項
大興機場跑道所坐落的永定河洪泛區土質松軟,為保證跑道能夠承受飛機起降時的巨大壓力,需要對跑道下方土方進行多次的強夯、壓實。每一個強夯點位的夯擊次數與夯基能量、每一個碾壓點位的壓實遍數與壓實效果都要統計,如此龐大的數據量若僅憑人工計算與測量,不僅費時費力,得到的結果也不夠精確。
面對這些問題,飛行區工程部歷時2年多,牽頭組織開展“機場飛行區工程數字化施工和質量監控關鍵技術研究”。通過空間定位與傳感技術,精準定位并自動收集工程質量相關信息,提升了施工效率,實現了對工程質量的有效監管。
以強夯機為例,他們在設備上安裝精確定位的GPS、壓實傳感器,通過移動網絡,將施工數據傳輸至后臺服務器,后臺服務器通過網絡將設計參數回傳設備。操作手和管理人員都可以直觀的看到強夯的位置、遍數、效果等數據。據測算,本項目的成功應用節省直接成本約2500萬元。
該項目獲得2017年度民航業科技類唯一獎項——民航科學技術一等獎,同年度一等獎僅評出3項。評選過程中,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為組長的專家組認為:“本項目的研發和應用,有力支撐了大興機場飛行區工程優質高效完成,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項目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廣應用價值,項目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此項目還獲得國內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各1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和美國發明專利1項。
多維創新 引領機場建設新風尚
數字化施工之外,大量新技術的應用助力大興機場飛行區建設“質”“量”超速度。

飛行區道面施工上,指揮部積極推動傳統施工技術向自動化轉型。維特根SP500滑模攤鋪機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在不增加水泥用量,不改變現行設計和施工實驗、驗收規范的前提下,提高生產效率,混凝土的平整度、密實度、抗折強度均得以提升。飛行區五標段技術負責人趙振宇告訴記者“與以往人工作業相比,滑模攤鋪機節約成本50%左右,施工速度約為原來的1.5倍”。
大面積鋪筑過程中,分割線的填充也是大有講究。飛行區部分道面采用預成型道面密封條代替了傳統灌縫施工。不但工藝簡單、嵌縫緊密,而且能夠有效減少因雨雪滲入帶來的諸多隱患,讓飛機的通天大道更加安全。
創新同樣應用于綠色機場建設,大興機場飛行區工程部業務經理董家廣提出了場道施工創新建議:“在周密思考和進行工程測算后,我發現臨時性道路總建設長度需要30公里,而且后期拆除又會造成巨大的浪費。于是我向指揮部提出以永久代替臨時的解決方案。”此方案經過充分論證和研討后被采納。測算表明,僅這一項就節約建設經費3000萬元。
飛行區工程四標段在場道混凝土養護中應用的新型“節水保濕養護膜”技術,將一個養護周期每平米道面的用水量從0.2噸降至0.02噸,僅此一個標段就節水13.2噸。

大興機場飛行區兩條跑道助航燈光使用全跑道LED光源,是國內首次全部采用節能光源的跑道。燈箱、電纜標牌均采用激光刻字技術,各類編號等信息雕刻而成,為日后維護提供保障。燈箱基礎施工采用拼裝式鋼模板,模板可重復使用,美觀經濟環保節能。“我們改良了預留燈坑技術,人工成本為預留燈坑施工工藝的三分之一,傳統鉆孔施工工藝的二分之一。”燈光二標段項目經理付春國說。
4月10日,大興機場景觀湖北園的施工現場,首都機場集團副總經理、大興機場指揮部總指揮姚亞波再次對飛行區工程各參建單位進行督導、動員,“我們能不能按時完成任務?!”“能!能!能!”一聲聲嘹亮的回答響徹飛行區上空。
4月14日,一臺滑模攤鋪機在飛行區建設工地上馬力全開。在不遠處的貨運區內,大興機場投運總指揮部總指揮、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劉雪松正在現場召集會議對重難點問題進行督導。在舉全集團之力為大興機場把精兵強將、設備設施、政策制度等一一配齊的同時,集團領導深入大興機場建設最前線,全力確保大興機場如期順利竣工投運。
從2014年12月26日,飛行區正式開工。到2019年4月30日,飛行區工程通過第一批竣工驗收。四年間有一些不尋常的日期被記錄。
2015年4月30日,地基處理打下強夯第一錘。
2016年9月10日,第一幅水泥穩定基層施工。
2017年4月20日,第一倉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
2018年12月18日,四條跑道全部貫通。
2018年12月26日,助航燈光啟動。
2019年1月22日,第一架校飛飛機降落大興機場西一跑道。
2019年4月28日,飛行區工程竣工驗收第一批正式啟動。
單調的日期背后,是近萬名勞動者日以繼夜的辛勞與付出。這些普通的勞動者用短短四年多的時間完成了大興機場飛行區這個超級工程的偉大建設,締造了屬于他們的傳奇。
不久,試飛飛機將陸續從一條條嶄新的跑道上沖向天際。以此為起點,大興機場整體竣工驗收的大幕已開啟。秣兵厲馬,大興機場人已經做好準備,向人民交出自己的答卷。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吳松華:讓飛行區更綠色、更智慧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