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銀萍:上天做好服務 入海變深藍里的精靈
AIRHEAD
民航科技有意思。
如果生活是塊蛋糕,
潛水就是蛋糕上的葡萄干
對國航上海客艙服務部的蘇銀萍來說,運動是生活這塊蛋糕里的葡萄干。葡萄干偶爾露在外面,整塊蛋糕看起來香甜軟糯。
蘇銀萍年假10天,她都留給了“葡萄干”:5天潛水,5天滑雪。平時一周器械健身三到四次。
有人潛水是去享受海底的未知與刺激,專程去加勒比海邂逅鯊魚,去潛水圣地APO步入Jack風暴,去世界盡頭的Raja Ampat體驗洋流能載人亦能覆人的威力,還有人說海底寧靜,能讓人感到純粹的孤獨。或許吧,據說詹姆斯•卡梅隆就去馬里亞納海溝待了仨小時,坐在他的小膠囊潛水器里,去到海面以下一萬多米,而一般的海床深度只有三千多米。3小時后,他浮上水面,像在太空轉了一圈,“荒涼的地獄”,他形容道。
2012年3月26日,卡梅隆成為第一個獨自下潛至地球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的人。
卡梅隆的下潛裝置
在荒涼的地獄還挺樂呵
蘇銀萍潛水、滑單板都不是為了孤獨而來。長期從事飛行工作,經歷過不少獨當一面的特殊狀況,在遠程國際航班后艙安靜的乘務員休息室里,享受過夠多獨自面對黑暗的時刻,不飛的清晨在健身房感受著只能聽見自己心跳的分秒,她的葡萄干,很簡單,就是為了感受多巴胺帶來的快樂。
疼痛打開知覺之門
專注地拍了一會兒小丑魚,蘇銀萍下意識地微微抬起頭,發現巖石后面一臂遠的地方,居然有只鯊魚正瞪著大眼睛,蘇銀萍的眼睛也瞪大了……回想當時是怎么屏住呼吸、保持中性浮力靜止,盡量不讓心率出賣自己的慌張害怕,一概想不起來,總之,這次和白鰭鯊的不期而遇能列入她個人刺激排行榜前三了。
這是2017年去印尼四王島潛水的假期。
2016年,蘇銀萍跟鯨鯊合過影。“鯨鯊”是魚類中最大的,名字透露了它的體型和鯨魚一樣龐大,同為濾食動物。印尼的爪哇人稱鯨鯊為“gegerlintang”,意為“背部擁有星星的魚”。菲律賓是世界上鯨鯊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杜馬蓋地的鯨鯊實際來自宿務島南端的奧斯洛布(Oslob),只是離杜馬更近。Oslob處在鯨鯊的遷徙路線上,最早是風行獵捕鯨鯊的。環保組織努力說服當地政府建立保護區,并對人工投食的食譜進行監測,延續至今。定時投喂的鯨鯊幾近馴化,已經能配合游人水下共舞了,還很有鏡頭感。
2014年年末開始潛水,蘇銀萍在朋友圈分享了一行字:夢里到達的地方,總有一天,腳步也能到達。現在,她的“刷瓶”紀錄“也就50來瓶”。
入了潛水的“深坑”,之后就是像累積飛行小時一樣,背著氣瓶坐上螃蟹船,一倒,撲通。不同的是,我們對深海的未知也和宇宙空間差不多,并不是下去就行了,關于運動的技巧和經驗、身體的感受和調整,那些來自實踐的認知,說到底只能身體力行地去“刷”,扯別的沒用。第一潛,誰不是帶著恐懼、忐忑和緊張下去的?緊張和興奮常常難分彼此。
但坑里的景致足以讓人流連忘返。在潛水勝地的海床上,有形態、色彩超乎想象的海底生物,那是一個美麗新世界。
我們已經有足夠多的高清影像去感受海底的斑斕。BBC的《藍色星球》系列,探索發現頻道的《深海》,黑水攝影師抓住了海底生物的微妙神態……坐在家里的沙發上,就能享受凝聚著大量艱辛勞動的艷麗畫面,為什么要千里迢迢置身那片深藍?蘇銀萍說,不一樣的,用身體感受海水的流動,溫度的下降,每一根神經、每一個毛孔都會醒過來。
大海的“真實”一面既不完美,也不舒適,和生活一樣。面對如此浩大的真實,蘇銀萍看起來謹慎又貪玩。這個說話柔柔弱弱的上海女生一點不嬌氣。很多時候,她需要背著氣瓶從岸邊走向潛水點。有時候一天刷五六瓶,皮膚受不了,濕疹就出來了,還有些紅色傷痕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刮的,“那也沒辦法呀”,繼續潛。
疼痛好像攔不住這個姑娘。幾年前,她滑雪的時候不小心把手腕的骨頭摔壞了,打上石膏靜養的時候消停過幾天。沒多久,她開始在“石膏臂”上畫畫,一道閃電,一顆桃心,越畫越多,淘氣俏皮。等到石膏臂差不多畫滿的時候,她就帶著這一手臂的“文身”,又跑去健身房了,雕刻手臂以外的部位。可能因為平時就有規律的運動,受了傷也沒有停止鍛煉,她的手臂恢復得很好,幾乎沒有什么后遺癥,又可以精心策劃滑雪和潛水的假期了。
也許是蘇銀萍的個人習慣,或者是她多年的乘務經歷,她玩起來有板有眼的。下潛之前,團隊會在一起開個會,交流當天的天氣狀況、海面情況、海底潛水路線、深度、洋流出現的可能性和類別,發生突發狀況時的應急預案。整個Brief Meeting就像飛行前的準備會一樣,做好充分的規劃。潛水一天,回到酒店,她會把當天的潛水點、每一潛的時間、天氣、景色、遇到的特殊情況記在《潛水日志》里,如同航班飛行后的每次工作總結。
溫柔地叛逆
蘇銀萍是看了探索發現的紀錄片開始憧憬海底世界的。她剛開始念叨潛水的時候,她媽媽極力反對,“太危險了”。沒過多久,她還是悄悄地開始了。拿到了AOW和高氧證,確認自己喜歡這項運動,和滑雪、健身甚至面試國航空乘一樣,愉快入坑。
家人嘛,慢慢都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看著她忍不住剁手買來的裝備,和潛友們興奮地通話,事實上她媽媽早就知道了。蘇銀萍的媽媽大概不是玩起來這么認真的人,她就納悶女兒為什么會喜歡這么危險容易受傷的運動呢?考了健身教練資格證,然后天天揮汗如雨,小肌肉群練得陣陣酸疼;為了順暢走刃,她不停地在雪道上練習,一個卡刃就摔得四仰八叉,頭盔摔出一米遠;潛水歸來,身上的濕疹和蟄傷讓人傻傻分不清……即便如此,媽媽看著女兒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更陽光、健康,慢慢地也就接受了。
有一年,蘇銀萍帶媽媽一起去了北海道,蘇銀萍天天在雪場馳騁,踩上單板就成了白色的精靈。媽媽在雪場沒有滑雪,反而走起來一步一滑的很危險,看著女兒落葉飄的優美身姿,優雅自如,她忍不住拿出手機開始給她拍照拍視頻……
蘇銀萍對那些動輒有著“兩百來瓶”經歷的大神們還是很仰視的,那是她接下來的目標。這份仰視和對運動的熱愛讓她看起來蠻赤誠的。(文章來源于AIRHEAD ,作者airhead)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武漢機場:日接聽電話1200余個 96577問訊不斷線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