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坪部:行走在機坪上的“變形金剛”
他們,是一個個普通的一線員工,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也沒有氣壯山河的話語;
他們,像一顆顆小草,默默無聞,樸實無華,甚至容易被人忽略;
他們,似一團火焰,將自己燃燒的光和熱無私地奉獻給每一位旅客,保障他們安全出行。
他們,就是內蒙古民航機場地服分公司站坪部的每一名員工。
地服分公司站坪部成立于2006年,主要由特車轅翼班組構成,承擔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地面特種車輛勤務保障工作。現有客梯車、擺渡車、牽引車、電氣源車、除冰車、清污水車、殘蹬車、空調車、傳送車、平臺車、垃圾車13中車型,共計107輛特種車輛。現有特種車輛司機92人。他們在跑道上馳騁、穿梭于機坪,與其說是司機,不如說他們是機坪上的“變形金剛”。
他們都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卻在平凡普通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轅翼”班組分別于2012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工人先鋒號”、“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保障型優秀班組”等榮譽稱號;于2016年,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高級技師李冬涼榮獲2014年度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稱號、2016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被首都機場集團公司評為“最美國門人”。員工孫凌波于2014年被授予中國民航工會“金牌員工”榮譽稱號;員工李曉偉于2014年分別被授予人社部“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民航優秀青年崗位能手”、中國民航工會“金牌員工”等榮譽稱號;2015年被授予全國民航“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被內蒙古自治區人社廳授予“全區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剛剛落下帷幕的首都機場航空器地面設備操作員職業技能比賽中,他們更是披荊斬棘,獲得團體冠軍、斬獲全能獎前三名,同時,楊建軍、石斌獲得全國民航技術能手榮譽,楊建軍、石斌和同樣來自站坪部的楊軍還獲得了首都機場集團“金牌員工”榮譽。這些沉甸甸的獎項足以證明站坪部是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精銳隊伍,他們熟練操作多種機下特種車輛,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高超的業務技能,為保障每位旅客平安出行貢獻力量。
筑牢基石:重視日常管理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在機坪工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站坪部的特車駕駛員們就要常年穿梭于機坪,每天與他們相伴的就是各式各樣的特種車輛,擺渡車、客梯車、牽引車等等。為了做好車輛的日常管理工作,站坪部為每輛特種車建立了原始紙質檔案,內容包括隨車資料、車輛合格證以及維修、換季保養等內容;與此同時,還將每輛車的購入時間、燃油、故障情況維修保養情況等具體信息錄入電子車輛管理系統,以便管理車輛和查詢詳細信息。
站坪部現有特種車輛駕駛員92人,其中超過45歲的特車駕駛員就有31人,占總人數的34%。平均年齡大、文化素質不高是這個團隊最明顯的一個特征。日常管理工作中,最令人頭疼的便是人員管理。有人開玩笑說:這是一支由“大老粗”組成的隊伍。在管理這一支隊伍時,站坪部管理人員根據團隊的特點因材施策,而非紙上談兵,僅依靠書本上的理論進行人員管理。例如:在日常相處過程中,管理人員發現特車駕駛員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特別重感情、講義氣,一味的從管理者的角度居高臨下的去命令他們,只會讓他們更反感,因此,管理人員們便嘗試與他們交朋友,從朋友的角度替他們考慮問題、幫助他們。同時,站坪部為每名員工建立培訓檔案、誠信檔案的方法來規范管理;利用績效考核、員工積分管理機制與班組建設相結合的方法來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通過績效考核,使工作量直接與員工工資掛鉤,多勞多得,大家都想提高自己的收入,所以干勁十足。通過因材施策的人員管理方式,站坪部內部管理更加順暢,班組隊伍更加團結。
去年民航局召開月度安全運行形勢分析會時,馮正霖局長強調,一線班組是安全生產的最基層組織,繼續堅持從嚴從實治理航空安全要落實到“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上,把嚴和實的要求切實落實到基層運行班組,努力消除影響安全的人為因素,不斷提高民航安全工作水平。站坪部作為一線保障部門,特種車輛車型多、數量多,而且大多數車輛的操作都直接與航空器接觸,安全風險大,安全責任更大。為了確保持續安全,站坪部則從人員和車輛兩個方面入手抓安全。
在人員安全管理方面,首先做到安全教育到班組。定期召開全員安全教育會,樹立員工的安全觀,讓大家按章操作;動態維護案例庫及隱患庫,并設置展板進行提示;同時設置違章公示欄,對違章人員進行為期一年的公示,以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其次做到手冊執行到班組。通過修訂各種車型的可視化作業指導書,細化駕駛員操作規范,不僅為規范操作提供依據,還提升了員工的操作技能。第三做到風險防控到班組。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工作,將《地服分公司2018年1-12月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項目》傳達到班組。在班組晨會上,班組長針對飛機牽引車、擺渡車、平臺車等重點車型存在的安全隱患做了深入分析。并且就隱患描述、可能造成的危害、隱患等級、整改措施及臨時控制措施等幾方面向全體駕駛員進行講解。另一方面,為了提高駕駛員安全防范意識和隱患排查能力,采取開展安全教育、案例分析、一對一幫扶、現場運行安全檢查員等措施,以提高風險防控能力。第四做到技能培訓到班組。站坪部十分重視業務技能培訓工作。開展業務教學,敦促班組成員互相幫助,開辟了一套理論加實操的培訓方法,提高整體部門的保障能力。同時,站坪部曾在2017年派車輛與人員前往朱日和基地參與保障建軍90周年大閱兵;于2014年、2012年承辦過全國、內蒙古機場集團的特車技能競賽,2018年將承辦首都機場集團特車技能競賽。站坪部始終把班組當成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培養“工匠”精神的平臺,真正在其中鍛煉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養成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作風,在班組內部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在車輛安全管理方面,經過長時間研究,站坪部提出車輛日檢、月檢、換季檢查、年檢及FOD檢查相結合的措施,并定期開展特種車輛維護保養工作,增加車輛壽命的同時,保證了車輛完好率。車輛檢查看似簡單,卻有重要的意義。以對車輛FOD檢查為例,一個小螺絲的脫落就有可能形成FOD,成為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站坪部目前共有107臺車,平均每臺車有800道螺絲,這就意味著要對每臺車進行800次的螺絲檢查加固,107臺車就是123600次左右的檢查加固。每次做車輛FOD檢查,站坪部管理人員都帶領員工進行全面檢查,相當于每次要查看123600個螺絲釘,彎123600次腰,做123600次加固。正因深知嚴重的風險后果,他們容不得自已有一絲懈怠和馬虎,必須認真精細,具有不放過一道螺絲的“螺絲釘”精神。
校企合作:重視人才培養
目前,民航業快速發展,機場特種車輛保障人才需求量增大,而社會招聘的駕駛員普遍年齡偏大、學歷偏低,難以適應企業發展需要,民航特種車輛駕駛員和特種車輛設備維修人才緊缺現象凸顯。具有年輕化、有知識、強技能、并且掌握民航特車駕駛技術的人才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快捷就業通道。
基于這一背景,內蒙古民航特種車輛培訓學院成立于2015年11月6日,由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和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聯合辦學,是一所以培養民航特種車輛駕駛員和特種車輛設備維修人才為主的校企合辦學校。特種車輛培訓學院由赤峰分院與呼和浩特分院兩個校區組成,赤峰分院設在赤峰市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呼和浩特分院設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地服分公司,具體培訓工作也由站坪部負責。
學院學生學制三年,前兩年在赤峰分院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第三年在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實操場地進行實操學習。理論加實操的“2+1”模式,不僅讓學生學以致用,夯實了特種車輛學生的理論基礎,同時學生熟練掌握了特種車輛實操技能。
站坪部建設約7000平米寬闊平坦的實操教學場地,擁有牽引車、客梯車、除冰車、傳送帶車等13種車型。除教學硬件設施齊全外,“李冬涼創新工作室”為學院提供技術和設備支持,研發制作了兩臺可移動模擬航空器。模擬器外形設計接近于實際飛機,可實現多種車型實地訓練。此外還有機坪模擬教學沙盤、模擬航空器樣機等,有助于學生直觀的了解機坪運行規則、航空器構造等知識。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教學之本,經過5名內蒙機場集團內訓師及特車學院實操指導教師反復研究試講,開發了適合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的專業課教材,制作標準化教學課件,為學生制定了詳細的課程安排。此外,站坪部還開發了民航領域首個民航特種車輛操作教學視頻教材,涵蓋客梯車、牽引車、傳送帶車等8種車型。視頻教材有效降低了特種車輛實操培訓難度,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操作要領,大大提升了培訓時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是時代之需、社會之需、企業之需。站坪部以地服分公司為依托,為特車培訓學院提供有力支持,實現技能人才培養、技術研發、人力資源開發培訓等成果的共享,實現互利共贏的效果。
提升品質:重視節能創新
李冬涼從事民航特種車輛工作20余年,可以說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站坪人了,他榮獲2014年度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稱號、2016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他的帶領下,李冬涼勞模創新工作室(以下簡稱“李冬涼工作室”)于2012年3月正式成立,主要負責地面特種車輛駕駛員業務技能培訓和特種車輛保障工作。
長期以來,民航特車駕駛員只能對著一面標有刻度的白墻進行客梯車、升降平臺車對接艙門等培訓。這種近乎于“紙上談兵”的實操模式使得駕駛員們在真實對接飛機時心里沒底,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李冬涼從實際出發,以A320標準拖把長度為基礎,以飛機原理為原型,自行設計制造了特種車輛訓練用的可移動航空模擬器。該航空模擬器可作為特種車輛培訓的重要工具,開展牽引車、客梯車、平臺車、傳送帶車等多種車輛的培訓,有效解決特種車輛駕駛員培訓考核的各種復雜問題,為特車培訓和考核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硬件支撐。
特種車輛的維修、保養、耗油支出較大,站坪部也一直是地服公司成本支出比重最大的部門,因此“李冬涼工作室”帶領站坪部員工積極探索特種車輛維修和保養的規律,通過優化流程、自修、改裝等方式為公司節省了大量的車輛維修成本。對電源車進行大修工作,經過十幾個日夜的辛苦加班,將電源車修復,節省開支近十萬元;對兩臺擺渡車加裝空調,節省開支十幾萬元;對牽引車進行大修,節省開支不可估計。此外,站坪部員工還自行加工牽引車車輛手制動剎車分泵支座,全部維修費用僅為2萬元,節約維修成本16萬元,維修周期10天,縮短20天;對34臺老舊車輛進行重新噴漆維修,節約總費用的70%。利用廢棄物拼接組成,僅用200元的成本,研發出大型輪胎拆卸器不僅節省了成本,更降低了維修工作中的安全隱患。
發明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求真務實是民航人一貫堅持的優良品質、節能降耗是企業良性經營需要關注的重要環節。站坪部將繼續秉承“技術創新促安全、科技創新促發展、管理創新促提升”的理念,推廣普及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圍繞航空器特種車輛保障以及其他設備設施,在業務培訓、節能減排、車輛維保方面組織開展技術攻關、技能培訓、學習交流等活動,為安全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前方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地服分公司站坪部將不忘民航人的初心,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迎接新挑戰,踏上新征程,勇于開拓,積累更加豐富的操作經驗,探索更加便捷有效的操作新模式,為旅客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體驗。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烏海機場:完成飛行區內割草作業 確保飛行區運行安全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