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機場:空地一體協同 打造航班運行全流程管控服務平臺
近年來,東部機場集團淮安漣水國際機場(以下簡稱淮安機場)堅持以“智慧機場”建設為驅動,制定數字與智慧化轉型發展規劃,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不斷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大力推動淮安機場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應用、智慧化融合。
2020年,東部機場集團攜手中電萊斯信息系統有限公司,啟動“淮安機場信息化能力提升”合作研發項目,打造集空管、機場一體的國產化智慧機場整體解決方案,構建從前站起飛到落地、地面保障、本場起飛航班運行全流程管控服務“一張網”、安全監視“一張圖”。
為推動項目順利開展,淮安機場成立“智慧機場”建設領導小組,與中電萊斯合作成立6個共研共創項目組,圍繞機場運行效率不高、數據融合化建設滯后、系統智慧化響應不足的運行痛點、堵點,以數據融合共享、智能協同響應為創新突破點,以提供航班運行全流程管控和監視服務為主線,開展了50多場座談,經過半年多的現場論證和實踐驗證,4個多月硬件安裝部署和軟件開發調試,搭建完成以機場信息集成系統(IIS)和塔臺管制自動化系統為核心的6項研發產品,所有驗證項目于2021年12月1日上線試運行,淮安機場“智慧機場”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關鍵一步。

航班運行全流程管控示意圖變“單打獨斗”為“融合共享協同”
淮安機場開航以來,生產運行保障主要通過航管信息系統、自動轉報系統、航班顯示系統、CDM系統、安檢信息系統、自動廣播系統等傳統系統支撐,各系統之間運行相互獨立,數據融合共享、聯動運行不足,致使現實運行中多依賴于較為傳統的人工數據統計和運行指揮調度,缺乏整合空管指揮、地面運控和航站區管理于一體的集成系統。
為此,機場著力開發航班運行全流程管控和監視平臺——機場信息集成系統(IIS),該平臺以AODB(運行數據庫)為核心,以IMF(智能中間件平臺)為連接載體,可快速橫向擴展,引接各類業務數據,除了滿足信息集成系統設計和技術規范中機場運行數據庫要求的數據外,系統融合航跡、氣象、流控、保障節點等運行數據,進行統一采集、解析、融合處理和存儲,實現了與自動轉報系統、空管自動化系統、車輛管控系統、航班進程管控系統、無人機管控系統、跑道FOD探測系統等11個系統間的交互,可向機場各業務系統、空管系統提供業務主題數據服務,是機場數字化協同運行的智慧“大腦”。
機場信息集成系統(IIS)產品在淮安機場試運行后,實現了以下效果:
高效處理航班信息。系統基于航班計劃和最新報文數據,實現航班計劃自動關聯核對,快速更新核對和發布航班動態;與空管自動化高度協同,實時交互機位、放行時間、落地時間等信息。試運行期間,核對航班生產計劃的時間由原來的2.5個小時縮短為15分鐘,逐步取消人工紙質臺賬記錄航班信息和計算正常放行時間,全部采用系統自動化推送數據,目前準確率達到97%以上;在高峰時段,機位資源自動分配后,人工干預率低于10%;極大提升了AOC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降低出錯風險,使得運行指揮調度人員有更多的精力關注機坪運行風險和保障進程節點。
精準管控保障進程。應用AI視頻分析與物聯網技術,在6個近機位安裝了高清監控攝像頭,搭建航班進程管控系統,實現航空器從入位、廊橋或客梯車對接、開艙門下客、加油、配餐、保潔、關艙門、滑出、起飛等26個航班保障節點的自動化采集,數據實時推送給IIS系統,將地面保障數據和航班放行數據有效結合,工作人員通過系統的監控界面,可以對航空器地面運行保障節點進行有效監視和管控,實現關鍵保障節點超時現象的早發現、早處置,從而輔助工作人員實現科學決策,優化地面資源配置,完善航班地面過站和離港排序,實現機場地面運行效率的全面提升,突破了以往監控主要關注航班起飛到降落過程的瓶頸,支撐航班地面運行的高效協同決策。
信息傳遞智能便捷。針對現場保障人員需求,開發了與IIS配套的手機移動APP,目前已升級到1.0.15版本,可同步查看航班計劃、航班動態、本場天氣實況、場面空域態勢、航班保障節點及保障人員和車輛定位信息,提供航班到達時間預測,可根據崗位需要設置航班預達本場時間播報提醒。例如,在航空器引導工作中,引導員根據APP內提供的航班預達時間,在航班預達時間前15分鐘到達引導等待點,對引導路線進行評估,確保航班引導保障及時、順暢;場務驅鳥人員可設置航班預落15分鐘提醒,通過FOD探測系統查看主降方向是否有跑道異物,并提前在航班預落端做好驅鳥工作,保障飛行安全。在試運行期間,依托IIS系統的應用,有效促進了航班生產保障環節掌控的精細化和便捷化,減少機場部門內部溝通協調的成本,以科技手段實現了各單位的通力配合。目前,機場已有150余名保障人員手機安裝了APP,高效協同保障航班8000余架次。
變“空中監視”為“空地一體覆蓋”
按照“四強空管”建設要求,淮安機場針對中小機場“塔進一體”管制特點,采用新模式、新架構,從數據、服務、應用三個層面,新建了1套中小機場塔臺自動化系統(含視頻檢測子系統)和1套多點定位系統(場面監視全覆蓋),以ADS-B、MLAT、GPS、進近雷達、無人機探測、高分等多維感知技術為基礎,多點融合空地監視數據,構建空中、地面態勢監視“一張圖”,從原有100米以上空中航班運行監視,實現空地一體化的協同指揮和全覆蓋監視。
塔臺管制自動化系統在淮安機場試運行后,實現了以下效果:
監視目標運行控制“精細化”。通過視頻識別與傳統空地監視數據深度融合處理技術,該系統能精準剔除場面假目標,目標穩定和可靠性進一步提升;系統界面可小窗口顯示航班建立航向道和下滑道后的“實況”,幫助管制員實時掌握航空器飛行動態,特別是在決斷高度時,發現偏離問題時及時處置;同時,窗口可顯示最后3分鐘航班預落地時間倒計時,時間控制精度可以達到10秒以內,在航班高峰時段為管制員精準調配進離港航班順序、保障航班正常提供了技術支撐。航班落地后,特別是在低能見度條件下,管制員通過系統地面監視界面能有效監視航空器地面滑行路線。通過特定功能的開發定制,實現了航空器運行全程“可控、可達”的精細化控制。
運行交互實現“一體化”。系統結合中小機場空管及運控一體化運行實際,實現塔臺與AOC交互航班停機位、CTOT、關艙門等關鍵運行節點數據,在雷達標牌上顯示停機位信息,由以往“電話”溝通轉變為“信息化”共享。融合本場天氣實況報文,基于本場能見度、日出日落時間數據驅動實現助航燈光等級切換、開/關彈窗提醒。系統與無人機管控系統、跑道異物探測系統和車輛管理等系統集成,發現無人機或跑道侵入時能及時提醒,有效提升空管運行指揮效率和應急處置實效。
淮安機場還按照實際業務流程定制了電子進程單,實現航班從機位到進近全過程電子化航班進程管理;提供電子進程單告警提醒功能,減少管制指揮“錯忘漏”風險。系統開發了態勢告警處理功能,可以針對機場全場各個區域發出告警,包括針對空中沖突、跑道侵入、場面滑行道偏離等告警功能,智能判斷存在的危險程度,并以聲音和視頻的提示方式,在系統態勢界面上顯示出來。通過試運行期間反饋,該系統的應用能夠將管制員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降低出錯率,提高管制效率。
打造中小機場“智慧樣板”
下一階段,淮安機場將繼續按照東部機場集團智慧機場三年滾動計劃的部署,完善6個智慧化項目,力爭2022年全部投入生產運行。在此基礎上,按照《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要求,結合淮安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和航空貨運樞紐建設,進一步與科研院所、設計單位合作,緊緊圍繞“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機場、智慧監管”四個重要核心,加快新技術、新設備應用,以智能化技術促進機場智慧、綠色發展轉型,努力將淮安機場打造成為中小機場智慧機場新樣板。

淮安機場跑道FOD探測系統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李穎督查茅臺機場疫情防控及安全生產工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