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涉外法治研討會圓滿舉辦 國際航空法研究聯盟宣布成立
7月29日至30日,由民航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與中國法學會航空法學研究會、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法律委員會、國家高端智庫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共同主辦,黑龍江機場集團公司協辦的“民航涉外法治研討會”在哈爾濱市舉行。民航局總工程師殷時軍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國際民航組織法律事務與對外關系局局長黃解放、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黨委書記李雙臣為會議致辭。國際航協北亞區副總裁馬濤,民航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顏明池、國際司副司長楊繼如、運輸司副司長商可佳出席會議并發表演講。民航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主任孟慶芬主持開幕儀式并做會議總結。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秘書長劉樹國為本次研討會致閉幕詞。

民航局總工程師殷時軍在講話中表示,近年來民航涉外法治與民航國內法治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為民航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通過把國際民航法規標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完善民航涉外法律規則,積極參與完善國際民航公約體系,及時依法調整抗疫政策,民航涉外法治工作為民航安全發展、民航全方位對外開放、提升民航全球治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當前,我國已開啟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加強民航涉外法治建設,是立足中國民航歷史新方位,服務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由之路;是妥善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新挑戰,統籌安全與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民航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必由之路;是開拓全球民航治理新境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
圍繞“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統籌好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工作,開創民航涉外法治工作新局面”,殷時軍強調,下一步,要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不斷增強涉外法治建設的自覺性和使命感。要統籌民航國內和國際兩種規則,推進涉外法治體系建設,做到堅持守正創新,完善涉外民航法律規則;堅持互利共贏,加強民航國際法治合作;堅持統籌推進,構建多元共治格局。要統攬涉外法治研究和實務工作人員兩支隊伍,加強涉外法治研究工作,大力培養涉外法律人才,完善民航法治國際傳播體系。
本次研討會以“民航涉外法治體系建設”為主題,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民航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進一步增強國際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服務全面建設民航強國,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完善全球民航治理。150名與會專家、從業者圍繞“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與民航涉外法治體系建設”“‘十四五’國際航空運輸發展的相關法律問題”“營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法治環境”“智慧民航建設的法治問題”“國際航空法與全球民航治理”“國際民航法與我國國內法的銜接”等6個單元展開研討,為民航涉外法治工作積極建言獻策。

會上成立了國際航空法研究聯盟。聯盟由民航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聯合中國法學會航空法學研究會、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法律委員會、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民航法規與標準化研究所及國內知名高校法學院和研究機構共同組建,旨在為各研究機構搭建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成果共享的交流平臺,整合研究資源,加強分工協作,形成強大合力,為民航涉外法治體系建設和國際合作提供更全面、更高層次的服務。
中國航協秘書長劉樹國為研討會致閉幕詞。劉樹國表示,本次研討會立意深遠,內容豐富,取得了豐碩成果。為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劉樹國強調,要深刻認識加強民航涉外法治工作的重大意義,堅持守正創新、互利共贏、統籌推進;要強化繁榮民航涉外法治研究的責任擔當,切實加強民航涉外法治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以國際航空法研究聯盟為平臺,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為民航高質量發展和行業振興提供保障。
劉樹國指出,中國航協下一步將把促進民航涉外法治列入重要議程。要積極參與相關立法工作,努力成為民航立法的可信賴的“參謀部”;要立足服務會員企業,積極維護會員海外合法權益,發揮行業組織作用,搭建聯合維權大平臺,抱團取暖,互通有無,做到勇于維權、善于維權;要繼續與民航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航空法學研究會及各高校、研究機構加強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開創民航涉外法治工作新局面。

民航局相關司局、民航各地區管理局、民航局直屬單位有關負責人,及來自最高人民法院、國務院有關部委、國際民航組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中國法學會航空法學研究會、機場集團、國內外航空公司、航空制造企業、航空物流企業、教學科研機構、法律實務部門等的多位領導、專家參加會議。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民航局發布《運輸機場運行安全保障能力綜合評估管理辦法》
- 下一篇:返回列表